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

    期次:第1038期    阅读:690   




  
刘福江,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数学系,1993年、1996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8年自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后出站,1999年来到石大石油工程学院任教,先后主讲“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与有限元”“船舶原理”“应用弹塑性力学”“计算固体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2011年获得学校教学成果、教学档案展示一等奖,“结构力学”课程2012年被评为校级品牌课程。曾先后荣获“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身边雷锋”“中国石油大学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像老师对待我一样对待我的学生
记者:您为什么会选择当一名教师?
刘福江:我家在农村,因患小儿麻痹症,从小腿有残疾。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高考,那时体检标准比较严格,按照当时规定,我很难有上大学的机会。但是大学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和学习成绩后,千方百计为我争取到了上大学的机会,并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当大学老师,像老师对待我一样对待我的学生。
记者:给您留下最深印象,对您职业生涯影响最大、帮助最多的是哪一位老师?为什么?
刘福江:宋连英老师,这位我中学的数学老师不仅教给我数学知识,教给我逻辑思维的方式,还教会我做人要踏踏实实,做事要符合规律。
记者:从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是如何克服的?
刘福江:说不上是困难,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刚上讲台时课备得很熟,但是经常没到下课时间,计划要讲的内容就讲完了;二是很努力地在讲课,但是看看下面听课的同学,有的低着头干别的事,不知道怎么把同学吸引到听课上。
  解决办法就是向老教师学习,有时间就去听老教师的课,用心去观察,不断积累经验。比如,有时看到后面有同学精神不集中了,就不急于往下讲课,停下来,提几个问题,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一下。我还把老教师请到课堂上,讲给他们听,请他们提意见。记得在工程东楼里,李相方教授、鄢捷年教授都几次专门听我讲课,并给我提过宝贵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师德的?
刘福江: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也是教师良好品格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的化身,他们将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等。
记者:您认为当一名好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福江: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职业有一个合格的标准,达到标准就可以聘用,就可以心安理得。而事业则要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为之奋斗终生,同时收获快乐和幸福。
记者:在您的教学生涯中,最让您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最让您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刘福江:最让人高兴的是,我只是一名专业课老师,但在毕业生调查中,很多同学把我选为了最有影响力的老师。而让我非常感动的是同学们每节课都会重复做的一件事。我上的每一门课程,不管是研究生的课还是本科生的课,每次上课前,同学都会在讲台上把椅子摆好。我不一定使用椅子,但是,就算偶尔靠一靠,也能感受到同学们真挚的关爱。
记者:您怎么理解教学与育人?
刘福江:常言道,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常常忽略育人,而只顾教书,结果成了教死书、死教书,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其实,教书与育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要教书先要育人。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品德,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学起知识来就会游刃有余。教师的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开课前,我一般会先找年级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察看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成绩。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较多关注,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对基础好的同学,引导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因为与学生交流较多,几年来,教过的本科生我基本上都能叫上名字,使学生感到亲切。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平时对学生多关心,经常与学生交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善于做思想工作,耐心帮助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进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
记者:怎样才能保持始终如一的教学热情,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刘福江: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人们常说,学无止境,其实教更无止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就能保持教学热情。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而不宠”就要求严之有情、严慈相济。
记者:您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推荐?
刘福江:努力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和特点,如果是大班上课,人数太多,也要努力记住一部分同学的名字。
  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记者:您希望通过您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刘福江: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研究,在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步推进研究型教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力学类课程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数理推导内容较多,我就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力学模型;同时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要注意讲清如何利用有关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的有机联系;重点与难点问题,除讲清楚外,还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
记者:您怎么理解“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
刘福江:课堂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老师懂并不代表学生就会,不要指望老师讲了学生就会了,而是学生学了、学生感悟了才能发展。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自己在表演,有时还会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的怪现象。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更善意地对待学生,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
记者:如果请您对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讲一句为师心得,您会说什么?
刘福江: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用爱唤起每一位学生心底的学习热情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记者:关于教学经验的积累,您对年轻教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福江:(1)提前5分钟进教室。教师应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2)第一印象很重要。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圆满些。
  (3)上课时要充满激情。教师上课要充满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课堂要立规矩。积极、向上、有序的课堂规则,会使师生之间的目标一致,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进取心。记者:您有什么好的教学诀窍提供给年轻教师?刘福江:(1)要了解你的学生。你了解了学生,就会体谅学生的苦衷;你更善意地对待学生,就会被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你就握着一把钥匙,一把让学生学业成功也让你自己事业成功的钥匙。
  (2)课前要“胸有成竹”。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保持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4)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的、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会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5)让你的眼睛会说话。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许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请注意您的语调。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记者:为帮助年轻教师的教学发展,您对学校的政策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福江:(1)给年轻教师机会,完成助课后,尽快上讲台。
  (2)提倡年轻教师轮流听教学名师的课。
  (3)提倡年轻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活动(教学午餐会就是很好的活动)。
  (3)不给年轻教师量化压力,比如年轻教师前两轮授课不参与学生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