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带去温暖呵护

——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志愿服务项目

    期次:第1040期    阅读:747   




  
见到流浪猫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远远地躲开。可是偏偏有这么一个组织,它的成员们在繁忙的课业学习之余,热心着救助流浪动物的志愿活动。他们是石大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这个团队已连续开展了6年流浪动物救助志愿活动。近日,他们开展的这一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了“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荣誉称号。
  6年前,石大青年志愿者协会项目部设立了北京市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志愿项目,组织在校师生赴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亲身参与保护动物志愿活动,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流浪动物的保护意识,为流浪动物保护事业、建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
  谈及同中心的合作和该志愿项目的设立,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杨晓霞说:“大家参与这个项目,主要是源于对动物的关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救助更多的流浪动物。”她介绍说,中心是国内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公益性动物保护组织之一,致力于动物救助、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动物保护立法的推动工作。20多年来,中心救助了数千条流浪猫狗,秉承和国际接轨的动物福利理念,坚持保证所有救助动物的生活质量。长期以来,中心与几十所高校持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交流活动,切实推广了动物保护理念。“中心所从事的工作与同学们关爱小动物的愿望十分契合,于是青协项目部便设立了这一志愿项目,为师生救助小动物提供了一个平台。”杨晓霞说。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流浪动物,提高大家保护流浪动物的意识,项目中,大家通过举办讲座、设立宣传展板、在媒体上开办栏目等方式,对同学们进行动物保护意识和科学喂养动物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同学们树立保护大自然、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环保意识,并身体力行,为动物的生存创造安全、和平的生存空间和氛围。此外,项目还通过开展专项活动,带大家亲身体验感受被救助动物的生活,增强同学们的救助意识。
  来自化学工程学院过程专业的齐涛亮现担任校青协项目部部长。整个2015年,齐涛亮和他的团队在中心共提供了40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他们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得到中心工作人员的认可。上个学期结束时,他们从十多个为中心提供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团体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中心授予的“优秀社团”称号。
  说到项目获得的荣誉,齐涛亮脸上写满了自豪和骄傲,他说:“项目从无到有,到目前已经成为拥有200名注册志愿者的校青协的支柱志愿项目之一,基本上每年都会赢得多项荣誉。”荣誉向来是和付出分不开的。几乎每周六,齐涛亮都会将来自“志愿者服务QQ群”或预约班级的志愿者聚集起来,由他和一个部委带队,早上八点钟从学校出发,经历2个小时的车程到达中心。除草、捡狗便、搬运杂物、收拾卫生……只要是中心需要,齐涛亮和他的志愿者们就会毫不犹豫把这些工作做好。有一些工作第一次参与的志愿者们不会干,齐涛亮就一点点教他们做。下午收工时,他们常常会变得灰头土脸,身上有时还会染上一些异味……但是这在齐涛亮看来,这一切都很值得。
  项目部部委魏润方说,自己当时参加这个志愿项目就是因为平时总能看到一些可怜的小动物流浪在街头。“那些流浪动物也是一个个生命,它们和宠物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人们看待它们的眼睛,它们应该有和宠物一样的生存权利。”据他介绍,中心创始人张吕萍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对流浪动物的保护中,她带领大家从社会各处收养流浪动物和需要被保护的动物,为它们提供治疗、食物和居处。中心采用放养的方式饲养动物,那里的每一只动物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张吕萍都可以叫得上来。“她对动物保护如此用心,一直激励着我们一起用行动帮助那些需要救助的动物。”杨晓霞说。
  一个项目,一经开展,便坚持了6年。杨晓霞说:“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相反的,我们都很珍惜当初青协能设立这个项目,让我们可以有个平台通过努力为流浪动物营造温暖的家。”青协项目部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组织的志愿者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参与到救助流浪动物的志愿活动中来,给那些流浪的生命带去人类最温暖的呵护。
文/学生记者 马迪 王旭 张易 王国禹 胡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