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修德筑根基明辨笃实创青春

——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2014级创新班团支部

    期次:第1044期    阅读:1020   






  
【编者按】“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是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对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殷切期望。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014级创新班在班级团支部的带领下在勤学中夯实知识根基、在修德中提升思想境界、在明辨中找准奋斗方向、在笃实中创造青春价值。2015年12月,班级团支部在团中央学校部于全国高校中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创建和“百佳团支书”寻访活动中被评为“示范团支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示范团支部吧——
在勤学中夯实知识根基
新学期的第一天,石工2014级创新班的新浪微博上转发了一条微博:“人和书的缘分,有时候只有那么多,在约定的时间里你看不完,就再也看不完了。而你不知道,约定的时间,是多久”,用来勉励大家珍惜学习时光,用功勤奋读书。而像这样正能量的励志内容在班级微博中处处可见。
  就是这个班,在大一学年的综合测评中,不仅班级成员学习成绩优异,还有53人次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4项;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成功率100%,其中国家级3项,北京市级4项,堪称名副其实的“学霸班”。
  要想班级成绩好,学风建设是关键,“学霸班”的背后其实是班级良好学风的营造。
  “先交手机再上课”是班团支部在学风建设上打造的一张特有名片。大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班级的成绩与上一届创新班相差很大,原本应该是“学霸班”的班级里出了“学渣”,让班级辅导员葛子墨和团支部的委员们感觉很有压力,在发现手机是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听课效果的“元凶”后,团支委决定在每节课上课前收手机。起初,同学们对这一举措产生了些许抵触心理,然而在“零手机”课堂活动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感觉到自己上课效率明显提高,对活动的不满情绪渐渐淡化,开始非常自觉地参与进来。高等数学授课教师刘建军说:“在‘零手机’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大学英语授课教师梅丽也深有感触地说:“少了手机,多了尊重;少了铃声,多了笑声;少了震动,多了互动。在‘零手机’课堂上,学生们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课堂的敬畏,让我甘心情愿呕心沥血辅助他们成长。”“零手机”课堂制度实施后,其他班级也纷纷效仿。
  在营造优良学风的过程中,班级团支部一直不断探索新的举措。“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于是团支部在班级内实行了“三合一”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学习小组由一名成绩优异的团支部成员担任组长,及时督促小组成员完成作业,并每天为小组成员讲解一个重点题型,帮助同学互补不足。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疑难困惑,同学们就在组内讨论解决,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团支部还联合班委会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每周选取三个时间段进行三次时长两个小时的集体自习。在自习时,组织同学们签到,督促贪玩的同学注意学习时间的分配。
在修德中提升思想境界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加强道德修养,决不能离开道德实践。石工2014级创新班团支部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团员的思想道德境界。
  在纪念首个烈士纪念日主题团日活动中,团支部组织同学们参加抗战知识问答、观看电影《八月一日》,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爱国主义精神、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献身精神。主题团日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对爱国青年尤其是成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应该怎样爱国进行了深入思考和交流。团支部书记付文瑞说:“在首个烈士纪念日里,我们一起重温无数先贤英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缅怀他们的历史功勋,如同为我们的成长点燃了一支火炬,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去,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这个时代。”
  团支部在2014年国庆节前夕举办了“庆祝祖国65华诞,青春践行核心价值观”团日活动;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举办了“领会‘两会’精神,争做‘四可’青年”的团日活动;在第一个宪法日举办了“弘扬宪法精神,从我们做起”的团日活动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团日活动中,团支部带领大家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全国上下凝心聚力谋发展促改革的热情和决心,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
在明辨中找准奋斗方向
人生如扣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青年在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确定什么样的人生理想,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更多的是来自网络,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得如何,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引导班级成员确定正确的人生理想,团支部开通了班级微博和微信,凝聚青春正能量,传递网络好声音。
  自2014年9月27日,“CUPB石工14-7创新班”新浪微博开通以来,目前已有1455的粉丝量,关注了人民日报、共青团员中央、首都百万师生微党课、北京市教委、中国教育信息网等党团机构、主流媒体、石油企业以及高校社团等的官方微博,坚持每天发布,并与所关注微博进行互动,发布班团支部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团日活动、主题班会以及励志美文和节假日祝福等等,积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和驳斥负面网络信息。为了让每位团支部成员参与到“网络文明”活动中来,团支部成员轮流担任班级微博的管理员。大家在管理的过程中主动了解和传播国家、社会、学校和班级新闻,在管理过程中成长。
  2015年5月23日,团支部还开通了“14石创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由宣传委员吴嘉仪负责建立了一支三人的管理团队,定期与同学们进行线上线下交流,针对班级举行的活动以及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主题内容的策划与创作。除了推送班级日常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还推送专业知识、石油行业资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让大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国家社会发展、行业动态找准自身定位,树立奋斗目标。微信还设置了“班级人物志”栏目,增进班级成员互相了解;设置了“思想汇”栏目,与大家分享好书。
在笃实中创造青春价值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青春的价值体现在坚定笃实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黄色为石油工程学院的主色调,相信很多同学对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上的“小黄人”印象深刻,身着黄色T恤的志愿者们以自己的志愿行动传递着石工精神。石工2014级创新班团支部作为学院小黄人成员,继承和发扬着志愿服务精神。
  支部始终坚持“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倡导支部成员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志愿活动以及在寒暑假开展的社会实践,服务社会、锻炼能力、全面发展。
  在大一学年,支部成员分别前往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太阳村、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8次,有132人次参加,做到了人人参与志愿服务。胡晗同学一年内参加了班级和院青协组织的志愿活动近十次。他说:“帮助他人其实是在帮助自己。在志愿活动中,自己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更能深刻领会到生命的意义。”上大二后,他选择继续留在院青协,将志愿的理念带给更多人。
  除了日常的志愿服务,支部成员还利用寒暑假前往革命圣地、寻访红色故事,赴华北油田、辽河油田等油田一线进行调研,在昌平区延寿镇百合村开展社会实践等等,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对石油行业的现场工作、对社会现实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他们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有的被评为“最佳人气队伍”,有的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团队”。曾担任石油工程学院赴华北油田暑期社会实践队队长的房烨欣说:“在油田一线感知石油工人的力量,感受铁人精神,让我明白了青春的价值,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根本学习不到的知识,增加了对石油行业的了解。”
  文/本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