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怎么样?

    期次:第1047期    阅读:739   

  从国际政治经济所处阶段来看,政治多极化、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是当前的典型特征。更加开放、多元、包容的大环境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以及科技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同时也为高等教育在国际范围内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机遇。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工业4.0时代到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给我国带来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如何在中国开放新阶段找准根基、强化水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中国心”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国家战略,是当前中国大学的重大使命。
  从国家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来看,全面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将依靠“要素驱动”发展”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我国才能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中赢得发展机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经济升级离不开高等教育升级。为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科研支撑,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最紧迫的责任和使命。只有主动把学校发展融入祖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洪流中,才能获得更强劲的生命力,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高等教育所处的阶段来看,高校的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都发生了改变,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要素驱动发展转为改革驱动发展。高校只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特色发展、机制创新和需求导向,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赢得先机。我们还要看到,高等教育将迈入“双一流”建设新阶段,它将改变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方式、评估监管方式和资源整合方式。“双一流”建设将更加突出学科导向,改革遴选支持方法,充分依托第三方评价,打破高校身份限制,开放建设、动态管理、绩效评价,突出建设质量,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特扶强。我们如何主动聚焦目标,调整优化我们的学科结构;如何进一步转变思路,优化学科结构、提升组织重大项目的能力;如何抓住机遇,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如何深化改革,形成更好的创新生态。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从国家的科技管理体制所处阶段来看,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政府不再直接管项目,而是通过多部委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整体布局,同时依托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管理。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建立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可见,政府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提高质量、提升效益,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是形成优势、提升能力。
  从能源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石油石化行业处于发展的“寒冬期”,油价下行及低位运行已持续近两年。国内油企遭遇利润大幅下滑的严峻局面,他们纷纷采取措施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我们作为行业发展依存度较高的学校,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就业率随之走低,与油气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有所减少。在低油价时代,石油石化行业只有尽快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才能找到突破口。与之相对应,我们也该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适者生存、适者发展的危机感,积极主动对接行业产业科技创新需求、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同时,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上升,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得到大力推广,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建设是不是应该及时跟进?我们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方面是不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和学科布局。
  从区域定位及改革发展来看,学校一校两区(北京校本部、克拉玛依校区)办学,分别位于京津冀协同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两大核心区域,学校要紧密结合区域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借力区域经济发展机遇。北京在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对我们新能源方向的专业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克拉玛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石油中心,我们在克拉玛依校区人才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与该市建设“油气生产、炼油化工、技术服务、机械制造、油气储备、工程教育六大基地”的目标定位高度契合,如何通过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事制度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是校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从学校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来说,“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学校发展总目标的关键时期。通过“十一五”打基础、“十二五”上台阶的十年改革、建设与发展,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重点突破,再上台阶”的办学目标,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战略的机遇、制造业强国的战略机遇、所处区域国家战略扶持的机遇、校园办学空间明显扩大的机遇,为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的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两地办学也带给我们全新的考验。两地如何实现错位发展、错位管理,学校如何全面统筹协调校本部和克拉玛依校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我们在治理结构、管理模式、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突破传统思维,大胆探索,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