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西参加继续教育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演讲比赛
雅西与石大附中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解读自然与生命的奥秘”活动
雅西参加石大教职工厨艺大赛, 制作“阿拉伯式地三鲜”
雅西正在进行技术交流
雅西带队走访尼日尔驻华大使馆
汉字“中”“沙”内分别含有用阿拉伯文书写的 中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国歌
中阿,友谊合作
寿
中库,发展
他是石大博士毕业的留学生,如今是石大的一名教师;他上得了“两学一做”演讲比赛的讲台,下得了厨房做得异域佳肴;他写得了一手中阿好书法,讲得了一口流利好中文,他——就是苏丹籍石大教师雅西
雅西:苏丹人,先后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职,现任石大继续教育学院的外籍教师及国际培训主管,为学校事业发展以及中、阿、英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追寻求学之梦
1993年,雅西从苏丹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99年9月21日,对雅西来说意义重大——那一天,他踏上了中国首都北京的土地,从此开始了他在华18年的生活。
此前,究竟到哪里学习才能获得更好发展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而当他知道在中国留学不仅能获得奖学金,还能自由选择学校时,雅西心动了。但远离自己的家乡,来到对于自己完全陌生的中国求学,这对他而言,仍是艰难的抉择。但经过仔细考虑,怀揣着自己的梦想,雅西还是告别非洲大陆,远渡重洋,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中国这片土地,第一次来到了东方世界,选择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读石油工程专业。很快,凭借自身努力,雅西顺利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在石大,许多国家的留学生是本国石油公司资助委派的,但雅西并不是。如果雅西想在中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必须自费。那些天,雅西痛苦、彷徨,因为学费方面他的确存在着困难。后来学校了解了情况,同意他分期支付学费。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努力,雅西完成博士论文《苏丹Nile-Blend地区原油的流变性研究与管道运行安全措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当他得知由于自己具有出色的语言水平、优秀的工作能力而可以留在石大工作时,他分外惊喜。一路走来,他获得了学校、学院、导师和同学的许多帮助,怀着一份感恩之情以及对石大、对中国的热爱,他最终选择留在中国工作。他说:“我很喜欢中国石油大学,喜欢北京昌平这个风景秀美的地方,能在这里度过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我感到很幸运,也很开心。”
在中国的幸福时光
雅西出生在苏丹首都喀土穆的一个文化教育家庭。他从小就喜欢书法,在本国上了专业的书法班专门学习传统阿拉伯书法(师从苏丹著名书法家Dr-Omer-Darmah教授等),并成为伊拉克书法家协会会员。电脑普及之前,喀土穆多家报纸、杂志、广告公司聘请他用传统阿拉伯书法写文章的标题、广告等。
来到中国后,雅西开始研究中国书法,跟多位中国书法家、画家相互交流切磋。在2017年继续教育学院新年联欢会上,雅西展示了精湛的书法技巧,创作了一幅带有中阿文字的书法作品,引来同事啧啧称赞。中阿书法存在许多不同,但雅西将中阿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书法作品不仅具有阿拉伯风情,也具有中国书法的古典韵味。雅西还曾多次举办过个人书画展,也曾在苏中建交50周年大会、中阿经贸论坛上展示书法作品。熟练掌握汉语的雅西目前正在编写中阿对照版《中阿书法结合的风格和味道》。
雅西还不断探索厨艺之道,参加过石大举办的教职工厨艺大赛,以创新菜肴“阿拉伯式地三鲜”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参加比赛,要求每个菜肴必须有一个中文名字,我当时想把中苏两国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就起了这个名字,我本身也很喜欢中国的美食。”雅西想到自己做的美食,笑得合不拢嘴。
一个国家的菜肴能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而“阿拉伯式地三鲜”这道融合了中阿各自特色的菜肴也正是一种中阿文化融合交流的体现。雅西介绍说,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中餐已获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可,有10多家中餐馆陆续开张。在中国,雅西一般很少光顾西餐馆,而是最偏爱中餐里的面条。
在教职工秋季运动会上,雅西担任旗手,高举继续教育学院的院旗,成为红旗操场上的一道亮色,也为运动会增添了国际风情。雅西不仅是学院方阵队伍的旗手,担负着“引导者”角色,还是和他熟识的留学生们心灵的“旗手”,为他们解答心理困惑。曾有一些对未来规划不确定的留学生这样问他:“你在石大学习,又在石大工作,在石大度过自己美好的年华,我们如何才能像你一样优秀?”雅西对他们说,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还要给自己确定人生的一个个小目标以及面向未来的大目标,石大给大家提供了实现人生目标的很好的环境。“所以我向很多人推荐来中国,来石大学习,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雅西还曾带队走访沙特阿拉伯王国驻华大使馆、尼日尔驻华大使馆等,与驻华大使会面,推动石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雅西认为,石油是一条连接友谊的长长的纽带,借助这条纽带,石大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接受继续教育和学习汉语言文化的机会,雅西也在学校积极推进留学生的汉语教育。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研究人员,雅西还想通过他的努力把中国科技工程投资项目介绍到国外,同时介绍国外朋友来中国交流、学习、参观、旅游、考察。
扎根“第二故乡”
雅西在中国留学、生活多年,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鲜少回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习和工作上。思念亲人的他经常通过越洋电话与远在苏丹的家人话家长里短,诉想念之情。每到古尔邦节,雅西也都会向家人送去节日的祝福。
行在当下,做好当前。去年,雅西参加了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演讲比赛,让他感觉受益匪浅。
“我认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演讲比赛很精彩,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高了自己的汉语水平,也让我增进了与同事之间的情感。我们在校园里为演讲活动一起准备,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让我更好地融入集体。”
雅西在演讲中提到,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积极构建中非良好关系,多次向苏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获得两国人民的共同认可。苏丹是领土面积较大的非洲国家,中阿的合作互信和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对于苏丹发展有很大帮助,双边贸易迅速发展,苏丹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
兼具“石大校友”与“石大教师”两个角色,而且在石大获得了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雅西备感自豪。他说:“来到石大,学在石大,工作在石大,让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这里度过,与我而言,这是我人生当中一次‘最美丽的约会’,这种感觉比拿到中国绿卡还要美妙得多!”
后记
地域是有界限的,但友谊是无界限的。雅西老师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向我们证明,空间的距离不能成为友好互助的障碍。在石大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合作与交流呈现新局面、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期待雅西老师在今后为石大作出更多更大贡献,也祝雅西老师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文/胡景明 赵琦璇(大学生记者团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