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你同行的,是这样有追求的石大
期次:第19/20期
阅读:754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一带一路”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正在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未来几年,你将与她一起成长——“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石大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和拓展“一流学科领域”和“研究型大学”基础建设的关键五年。未来几年,与你同行的石大将积极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求,适应能源结构的新变化和行业的发展需求,适应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以及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服务个性化、教育学制灵活化、学生群体多元化等趋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基本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再出发,石大站在了视野更加开阔的高度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建成了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
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15000余人,教职工1400多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3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
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0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7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20项,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共240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4年、2015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均排名第10。
2013年10月,教育部与五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中国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先后与116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现有近60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置企业奖助学金;与25家石油石化单位签署了“订单式”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在140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在100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在67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
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50多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国外大学或公司联合建设了11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
学校秉承石油文化传统,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是石大文化的精髓。
追求卓越,当然要先确立一个“小目标”
未来几年,学校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特色+精品+开放”的办学模式,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加强创新,注重内涵建设,大力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学科和师资队伍结构,探索有特色的精英式人才培养道路,创新科研体系模式,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到“十三五”末,实现特色学科、专业整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实现学校国际竞争力明显加强,相关能源学科形成优势,基本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汇聚、优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留学生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有了方向,就要下达详细的任务书了
根据“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学校将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化、党的建设六个方面作为主要任务,以思想观念、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办学条件、财务资源建设为保障,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任务一:加强学科交叉、拓新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科发展竞争力
进一步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凝练学科方向,突出特色,追求卓越,基本实现石油石化领域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拓宽能源学科领域,增强学科原始创新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搭建高层次学科平台,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适当调整学位点数量,适度调整学科布局和结构;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计划;4~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1~2个学科领域进入1‰)。
任务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完善人事管理机制
以培养领军人物为重点,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到“十三五”末,高水平师资队伍结构显著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岗位分类评价与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任务三: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精英式教育体系,形成产学融合、科教结合的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夯实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任务四: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到“十三五”末,努力实现自然科学奖的新突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达到5项左右,获得省部级奖力争达到100项左右;国际发明专利的比例提高到3%~5%,实现10项科技成果的工业化转化;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取得新突破,筹建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中心,完成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的认定,=建成3~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确保“十三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总量、承担重大专项项目(含课题、专题)较“十二五”有较大幅度提升,力争作为牵头单位负责3~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十三五”末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的科研经费所占比例达到50%,军工、人文社科基金及新能源领域的项目及经费较“十二五”有所提升。
任务五: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影响力
提高外籍教师、研究人员、来华留学生比例,聘请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外籍教师进行长期交流与合作,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影响力,提升教学国际化程度,设立国际合作办学机构,拓宽国际合作研究领域。至“十三五”末期,在校留学生数量达到在校生总数的7%,国际间联合研究项目比例有所提高,建设2~3个具有实质意义的中外联合研究院(研究中心/实验室)。
任务六: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着眼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目标,围绕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保持特色,挖掘亮点,学习借鉴,常做常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力争形成1~2个新的特色成果,使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进入北京高校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