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美国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小组莅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评估督导工作。经过对学院教学、科研、师资、实验室、硬件配套、学生工作的全方位考察,评估专家小组认为石大石油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达到了美国同类院校石油工程专业Top\(10水平。
事实上,比评估结果更引人关注的是,石大正在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审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学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是大学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最主要体现,学科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深刻把握学科建设的丰富内涵,以有利于完善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层次结构、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为原则,坚持“强优、拓新、入主流、求卓越”的学科建设思路,积极构建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石油石化学科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整体优势更加突出。
在2015年ESI学科领域世界排名中,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世界排名前1%,学科排名稳步上升。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5个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十强,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蝉联本学科全国第一(在所有参评的4235多个一级学科中位列第14名),其他4个学科分别位列第二、第七、第八和第十,成为拥有“金牌学科”的50所高校之一。学科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国家开展了第十一次学位授权审核,学校充分把握机遇,积极开展学位授权点自主增列审核工作,新增一批博士一级学科、硕士一级学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点由4个增加到11个,博士后流动站由6个增加到11个,一级硕士点由19个增加到33个,专业学位类别由1类增加到6类。尤其是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拓展,改善了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规格,为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6年底,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占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总人数的录取比例达到43.5%。
学位点的规模大幅增加,大大拓展了学科与人才培养领域。学校新增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目前,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一批石油石化支撑性和基础性学科获得博士学科授权,显著改善了学科结构和布局。学科门类由传统的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4个门类基础上,增加到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等8个门类,学校由石油特色的单科性大学向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优势互补,形成了覆盖面宽的学科布局和层次较为合理的学科结构。优势学科体系彰显硬实力学校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统筹资源配置,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2014年以来,学校累计投资1.5亿元,全面实施了学科建设“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攀登计划”重在加快主干学科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提升计划”重在促进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向国内一流学科迈进,分别建设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培育计划”重在加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分别建设非常规油气、新能源、海洋油气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学科建设实现了所有博士点和教学科研单位的全覆盖。
为了培育学科带头人后备队伍,培育学科生长点,学校还实施了青年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论证建设了“深层非常规储层岩石断裂特征研究”等6个团队建设项目。
经过长期持续建设,围绕油气勘探、开发、利用、营销等环节的石油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进一步强化,学科体系进一步优化。尤其在“拓新”上学科建设着力颇多,包括创新学科组织,突出科研导向,成立五大研究院和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学科建设机制,加强协同创新,成立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交叉融合,自主设置博士二级学科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构建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科研机制,凝聚高层次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时,在海洋油气开发、非常规油气开发、能源战略、新能源等领域开疆拓土,拓展学科生长点,形成了学科新的优势。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完善学科管理制度,提升学科管理与水平。学校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中国石油大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方案》《青年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等文件,学科建设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机制更加顺畅。一是成立学科建设协调办公室,协调解决学科建设中的问题;二是设立学院(研究院)学科发展分委员会,明确学科负责人制度,按一级学科设立学科负责人,在院长领导下负责该学科建设;三是完善学科项目建设三级论证程序,由院学科发展分委员会论证学科建设方案,外单位专家进行专业咨询论证,学科建设协调办公室协同校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批论证;四是分类构建学科评估体系,形成了以跟踪一流为目标的国际评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合格评估、以提高学科建设成效为目标的绩效评估、以诊断学科发展问题为目标的状态评估等4类学科自评估体系,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学校学科建设将始终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指引,继续按照“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以“以工带理、以理强工、依托优势、协调发展”为建设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突破口,完善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构建合理的层次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全面建设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