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 年,北京石油 学院经过两 年建设已初 具规模,成为 有志投身国 家工业建设 青年心目中 的石油知识 殿堂。图为学 生们在图书 馆学习的情 景。

▲进入 新世纪,“质 量与创新”成 为我校研究 生教育的主 题 。 图 为 2007 年 8 月,首届油气 资源国际博 士生学术论 坛在我校举 行。
□本报记者 文永红
培养人才,是大学最主要的职能,也是大学最神圣的使命。
30年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渐突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再次成为人们深入思考和广泛探讨的重大命题。
在55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石油大学与不断发展的国家石油石化工业同行,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优秀专门人才,被誉为“石油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形成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培养思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信誉,努力拓宽专业口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这一教育理念也对我校以后的人才培养及办学理念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00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后,学校逐渐从研究生教育为主转变为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从科研为主转变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伴随办学体制、办学类型、办学定位的变化以及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也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委认为,作为国立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始终是我们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高素质人才”,即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本身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即培养的学生要能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由此,在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上,“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被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学校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到2004年,我校在校本科生规模从1998年的1000多人发展到6000多人,专业增加到25个;研究生从当年的300人猛增至4000人。在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步提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尽快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本科教育与教学体系,继续巩固发展研究生教育,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时期学校面临的最重要、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今天,一个石油行业的工程师不仅需要丰富、宽广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生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具备团队合作的沟通协调能力、宏观掌控能力;甚至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还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为适应新形势,2004年,学校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在学分制、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和教学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建设。2006年学校全面修订了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于2007年正式实施,同年还启动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
思则变,变则通。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成绩是突出的。学校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了由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外实践环节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行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课的设置按照“宽口径的专业面向与柔性化的专业方向相结合”的原则,在拓宽专业面向的同时,设置了柔性化的专业方向;实施了以学分制为主体,辅之以“辅修、双学位制”、“转专业制”、“2+2”、“订单式”等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将实践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形成了与课程内容、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同时,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构建了校、院(系、部)两级教学行政管理体系;建立了一套健全的教学规章制度,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一方面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紧密围绕企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听取企业关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创造性开展的“订单式”、国际合作型、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人才培养新模式,不仅探索出了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而且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对高级石油专门人才的需求。
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校进入石油石化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在单位处于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地位的达80%;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优秀者占73.7%,良好者占23.2%。这些青年校友已成为活跃在我国石油石化等行业的中坚力量。
这是我们兑现承诺的见证,是我们履行使命的荣耀。
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志着学校的本科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学校进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高校行列。2008年1月学校隆重召开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把“质量与创新”作为今后研究生教育的主题,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培养人才的事业永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还很多。但我们会牢记使命,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