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双代会”一次会议学校工作报告解读之发展篇】
优点要保持短板要补好目标要聚焦奋斗出幸福奋斗出希望奋斗出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
期次:第8期
阅读:796
以优势为导向,巩固扩大发展成果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气质,从而构成大学发展的软实力。
坚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学校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与油共进,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坚持特色化发展。学校学科特色鲜明,始终坚持做强、做精的发展模式,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兴校。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在培养人才、科技攻关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自我革命。石大人有善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基因,自我革命已融入石大人的血脉,成为激发师生求变、求新的内在动因。
坚持艰苦奋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石大人是很好的践行者,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成为石大人共同的标签,是石大的特质与优势,是我们的心灵密码,是学校行稳致远、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坚强保证,要一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
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只有通过改革补齐发展建设中的短板,学校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改革调整学院设置,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
学校从创立之初的4个系、10个本专科专业,到在昌平恢复办学的7个系、不足500人的学生规模,发展到今天26个本科专业,10+5个学院(研究院)的设置,期间经过多次优化调整组合。但新发展也带来了新问题,比如,学科存在一定程度重复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不够快,优势科研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持作用发挥还不够等等。学校将以优化学科点布局、挖掘新兴交叉学科潜力、抢占学科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为目的,按照蹄疾步稳的思路着手学院改革调整事宜。
通过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必须全面深化人才引育体制机制改革,为“引来、培育、留住、用好”人才打下基础。
要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人才制度环境。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办学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二级学院”三级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逐步建立“学校人才政策引导、学术组织选择评价、各项配套措施完善”的人才工作制度。
要不断强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办学事业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加强统筹规划和重点布局,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要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才,努力造就高水平创新团队。
要积极构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做好人才储备。要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要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使用,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导师作用,采取以老带新、团队融合等方式,努力缩短青年教师适应期。要尊重其办学主体地位,完善待遇保障机制。
以目标为导向,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重在质量和特色,学校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路径。
要围绕自身办学定位建设“双一流”。要秉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融入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以提升质量和内涵发展为出发点,建设好国家急需、特色鲜明、无可替代的学科群。
要抓好“两大群体”建设“双一流”。要努力打造一支具备“四有”标准的一流的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水平;要进一步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完善质量保障,以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
要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建设“双一流”。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行业前沿领域和区域共性关键问题,以服务产业升级为前提,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链条,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校内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能够转变为先进生产力,从而提升学校服务行业和社会的能力。
要推进国际化战略建设“双一流”。要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办学,深化与海外院校的实质性合作,促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竞争与合作。充分发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发优势,发掘克拉玛依校区辐射中西亚高等教育的潜力,积极拓展与沿线国家合作渠道。
2018年工作任务:
围绕“一个中心”
统筹“两个校区”
抓住“三个关键”
做好“四项保障”
———围绕“一个中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立校办学的方方面面,扎根中国大地,推进学校事业发展。
———统筹“两个校区”。校本部要全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内涵式发展。克拉玛依校区要立足目标定位,做好教育部直属高校支援建设对接工作。
———抓住“三个关键”。要抓住人才培养关键,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抓住师资队伍建设关键,推进教师分类考核。抓住院系调整设置关键,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建设重点,健全建设机制,优化学科布局。
———做好“四项保障”。要做好体制机制保障,健全完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做好办学条件保障。完成东校园资产接收和改造使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做好文化保障,以65周年校庆为契机,聚人心、促发展。做好财务经费保障。既要节约办学成本,也要提升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