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引擎培育石油英才

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功举办

    期次:第1113期    阅读:932   



  本报讯 5月12日,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总决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行,78份方案设计类作品和创新创业类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大赛产生卓越杯1组、一等奖19组、二等奖58组、三等奖140组、鼓励奖220组、成功参赛奖559组;产生团体总分奖3个、优秀组织奖4个、优秀指导教师118名、先进个人34名。
  5月13日下午,大赛举行颁奖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阳,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刘汝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地质师、执行副总裁谢玉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贾承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德利,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于明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助理赵瑜,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院校合作处、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斯伦贝谢公司相关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常州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负责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以及各参赛高校二级单位负责人、教授代表出席大会。大会由第七届石油工程设计协会主席车阳主持。
  张来斌致欢迎辞,强调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历经八年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石油学科竞赛发展道路,打造了一整套“卓越石油工程师”培育方案,全面提升了工程实践教育质量,成为了国内外享誉盛名的石油类品牌赛事,希望石油学子响应大赛“不忘初心、卓越长青”的口号,追求卓越、不忘初心,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刘合、刘汝山、谢玉洪分别致辞。他们认为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经过八年的发展越发成熟和完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表示,企业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而企业大力支持高校举办像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这样的学术性赛事,不仅引领了学术潮流,还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输送了优秀人才。
  贾承造、于明祥在致辞中表示,石油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要求石油学子把大学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希望石油学子不忘初心,坚守对石油行业的信心,秉持攻坚克难的决心,保持创新与踏实并举的匠心,做新时代的“大国工匠”,为石油奉献青春。
  参会领导与嘉宾为获奖高校、团队和受表彰个人代表颁奖。高德利以现场唱票的形式揭晓了“卓越杯”的最终归属,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开拓者”团队以12票获此殊荣,刘合、李阳、谢玉洪共同为其颁奖。
  大赛期间,为了加强学术和人文氛围,为参赛选手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大赛组委会还举办了首届油气储运知识竞赛、第八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第八届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全国石油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化杯”案例分析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第八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吸引了来自12所国内外石油高校的70余名优秀学子参与,邀请了斯伦贝谢、沙特阿美、康菲石油等多家知名石油企业代表参加。本次论坛主要包括油气储运知识竞赛、论文大赛、Petro1Cup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国际)、SPE文化之夜、SPE公开课等多个环节,为各国石油学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竞技平台。
  第八届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上,来自国内外24所石油高校的参赛选手齐聚一堂,同台竞技,最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代表队获“PetroCup”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冠军。
  在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企业人才见面会上,斯伦贝谢、康菲石油、沙特阿美等12家国内外知名石油企业代表来到石大开展校园专场招聘,并观摩总决赛现场答辩,对参赛学生进行近距离“观察”,并可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洽谈,使企业与人才之间有了招聘“快车道”。
  在迎校庆·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作座谈会暨石油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专家咨询会上,校企专家、代表围绕校企协作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学科建设、完善石油工程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
  5月13日,大赛召开组织委员会会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编辑部副主任钟爱民,石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战略规划所副总工程师查永进,斯伦贝谢公司软件事业部北亚区总经理陈绍腾,以及大赛主办单位、支持单位和各分赛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就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完善作品评审规则、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拓展活动形式,完善体制机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王天翊、王宇航、刘东东、徐思奇、甘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