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华石大,未来需要你们去参与
期次:第1119/1120期
阅读:911
在新时期,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落实“四个服务”,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要求,坚持内涵建设、全面提升质量,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坚持走政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在国际上有特色、有影响、有内涵的高水平大学。
未来五年,全校师生员工将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凝心聚力,鼓足干劲,增强改革定力,聚焦改革核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干事创业激情深入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一、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全面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到2020年,学校初步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整体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到2030年,学校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石油石化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前列。
到2053年,建校100周年时,学校全面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相关学科整体进入世界前列,成为一所名师荟萃、海内外学子向往、学科领域更加宽广、国际交流更加频繁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学校将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学科建设始终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继续按照“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以“以工带理、以理强工、依托优势、协调发展”为建设路径,建设“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石油石化优势学科保持国内领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继续实施学科建设攀登计划,与国家“双一流”建设相衔接,重点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优势学科,使其整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化学工程与技术在若干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部分新兴交叉学科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继续实施学科建设培育计划,适应国家能源结构调整需求,充分挖掘学科优势,拓展学科前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在地热、天然气水合物、氢能、能源材料等领域形成新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学科优势的延伸。
———一批基础学科和支撑学科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国内形成显著的学术影响力。继续实施学科建设提升计划,不断强化化学、力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加强机械工程等支撑学科建设,为石油石化优势学科提供坚实的支撑。
———适度发展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不断提高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水平,传承和创新优秀文化,持续提升学校的人文环境。
规划建设“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群(2+1+X)学校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规划,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国内领先、具有突出优势和明显特色的学科为基础,融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油气产业链下游具有显著优势的1个油气转化科学与工程领域,着力交叉创新若干(X)个以地热、天然气水合物等为代表的清洁和低碳能源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坚持内涵发展、外延拓展,规划建设“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群(2+1+X),强化学校在油气领域的整体优势,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为国家油气工业的发展、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二、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专业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推进本科生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科教结合、产学融合的多样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拔尖创新人才、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质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稳步推进继续教育,形成品牌优势。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大学人力资源体系学校将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培养领军人物为重点,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保障服务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善抓机遇、积极主动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力争各类国家级人才达到50人;以各类科研平台为载体,进一步打破学院、学科壁垒,组建一批高水平学术团队。构建精准化岗位分类管理体系,完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为教职工提供多种职业发展平台与通道,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深化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业绩考核与绩效分配制度,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断提高教职工收入。
四、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综合评价体系改革,提高科研质量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激励科技创新,培育产生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力争实现自然科学奖的新突破,获得5项左右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技术转移机制,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着力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国际联合科研机构建设。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与实验室资质认证。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让科研人员能获得与业绩和贡献相匹配的收入。
五、深入推进开放办学增强学校持续发展能力学校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落实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共建体制,主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不断巩固与石油石化等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加强与油气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联合攻关,在中外联合办学上取得突破。扩大师资队伍国际影响力。加强和改进留学生教育管理,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主动担当、有所建树。
六、加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学校将以宣传落实学校《章程》为统领,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学术委员会规程,健全学术组织及其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校、院(部)两级管理体制。以接收东校园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为牵引,强化精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机关管理效能。加强信息化建设,支撑和引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工作。深化后勤综合改革,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通过不断提升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丰富图书馆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保障能力。让师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拥有更多获得感。
七、建设克拉玛依校区再启创业新征程校区发展将坚持“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中亚”的区域定位,坚持“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坚持面向世界石油石化工程应用领域技术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着力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在学校总的目标框架下突出工程应用特色,努力把克拉玛依校区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内一流的高等工程教育示范基地。
八、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加强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作风从严、抓执纪从严,强化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力争进入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行列。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汇聚各方力量,建设和谐美丽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