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实践做自立向上大学生

    期次:第1119/1120期    阅读:1064   

  亲爱的同学们,身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你们想要培养出色的创新能力吗?石大有丰富的资源和条件哦。
  学校以“阳光讲坛、双百讲坛、企业家讲坛、名师讲坛”四大文化讲坛为依托,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校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三级课外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每年立项约4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余项,含创新类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每个项目经费支持力度均在1万元以上;北京市级项目80项左右,均为创新项目,每个项目经费支持力度在5000元以上;校级项目200余项。同学们抓住机会,积极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吧,不仅能收获自我成长,还能获得外界认可。2017年全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各种学科竞赛中共获奖866项。
  勇于创新,探索科学奥秘
□刘洪辰(化学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生)当今社会,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多多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我们石大学子要深刻把握国家能源发展的战略形势,不断增强“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在参与科创项目的过程中,从确定项目立意点,到撰写项目申请书;从立项审查的波折,到确定研究方案与寻找创新点;从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到项目的具体研究,一路走来,我从中学到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坚忍不拔的钻研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实践勇气。
  我积极参加北京市大学生挑战杯活动,为破解大城市交通拥堵、实现节能减排问题提出原创性建议。论文《民生视角下破解北京交通拥堵难题的对策研究》在《经济导刊》上发表;利用业余和假期时间,在北京周边和外省市走访调研,完成《中小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可行性分析》方案论证,该项目获得国家级科创立项,顺利结题并获得科技创新一等奖。这些活动锻炼了我科技创新的素质和能力,使我先后在北京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协鑫杯和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中获奖。
  回首在石大的这几年,我在科技创新方面发表 8篇论文,获得4项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6项。我认为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感谢石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锻炼的机会,感谢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感谢小组组成员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进入大学后能够不断在科技创新方面去尝试,去探索。
  亲爱的同学们,除了参加科技创新,学校也有创业好政策嗷。学校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立足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建设了“全方位”特色教育平台、“全覆盖”创新训练平台、“全天候”创业实践平台和“全过程”文化引领平台,逐渐形成了组织保障、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服务、文化引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建成“面向全体、融入专业、强化实践、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集群,将创新创业思想贯穿于课程体系建设之中;依托计算机、新能源学科开设石大首个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面向本科生跨专业招生,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成立以石油科技、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为主题的一批校内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创业实践的需要;学校打造国内知名的能源主干学科创新创业竞赛群,搭建全流程、覆盖式、综合性创新训练平台,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石创空间”“石大创行”“SPR机器人协会”“SPE学生分会”“AAPG学生分会”等创新创业社团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文化周、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创新创业校友企业家论坛、创新创业大讲堂、启创对话、创享汇等创新创业活动精彩纷呈。
与青春同梦,与创业同行
□程舒婷(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我是“当家”———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一等奖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
  “当家”这个项目源于我一个小小的想法。我家远在安徽,来到北京之后一直想寻找一个温馨私密的空间,一个不仅仅满足住宿需求还可以与朋友聚会、亲自下厨的第二个家。这个想法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认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入共享概念,由此确定了项目名称:“当家———共享空间”。
  短短的一年里,“当家”从最初的一套房源发展成了现在的集日租、长租、别墅聚会、户外采摘、桌游空间等多类型的学生娱乐交流项目,完全实现了线上自主预定,为昌平高校学生的住宿、聚会娱乐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更有趣的选择。
  创业中,有无数个不眠之夜,一次又一次召开会议讨论,一遍又一遍进行策划修改,一场又一场进行PPT演练。但创业是开心的,“当家”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各大创业比赛的获奖证书,更多的是在一次次用心准备比赛后上台答辩的自信,是学会面对压力的从容不迫,是风雨同行后收获的真挚情谊,这些沉甸甸的收获让我庆幸当初的选择。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学校一直非常支持我们。学生工作处组织的“石创空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创业讲座、大咖分享;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当家”成功立项国家级创业实践项目,获得五万元的经费支持;学院多次报道我们的项目,对我们予以支持。在各类创业比赛准备阶段,学校特地聘请了专业老师为我们进行赛前辅导,我们也最终获得校内外多个奖项。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悉心培养和老师的真心付出。这是一个青年人改变未来的时代,只要你有想法有信心,就可以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学弟学妹们,你们也可以。
  经济上有困难?不要怕!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或助学金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目前,学校已经建立了“奖、助、贷、勤、免、补、偿”和新生绿色通道相结合的多元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生助学金已全覆盖,本科生获奖学金比例达到40%,研究生获奖助学金达到全覆盖。
  学校迎新期间将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报到服务,并简化了相关审批手续,缩短了办理时间,所有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在报到时无法交齐学费和住宿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新生都可以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理入学手续。
  2015年7月,国家对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助学贷款最长期限延长至20年,还本宽限期延长至3年,同时出台了还款救助机制等6项含金量极高的核心举措,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还款压力。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新生入校后,将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专题宣讲会,更好地提供一对一的贷款指导服务。
  学校大力拓展校内外工作及实践机会,不仅设立了校内巡逻队、操场管理员和餐厅管理员等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还建立起了包括大学生超市、CUP1953咖啡厅、鲜果时间水吧等在内的就业创业技能训练基地,优先选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实践。
沐浴阳光 温暖追梦
□张营玉(工商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2016年9月,我投入了石大的怀抱,满心欢喜又有一丝忧虑;2016年12月,我收到了柏年助学金,无限感动更动力满满;2017年10月,我收到了“爱心成就未来”助学金,心怀谢意又有点压力;2017年12月,我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感激涕零更勇往直前;2018年5月,我获得了石大“十佳十强”荣誉与资助,万分思绪更坚定信念。求知追梦的路上,沐浴着阳光,我温暖前行。
  我来自平凡的农村家庭,父母为了我上大学努力着,每次回家,看到他们的背影都很心疼,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达我的情感,我默默立志要自食其力。
  在石大我见过深夜的星空和凌晨的曙光,也见过晚霞笼罩的光晕和雾霭朦胧的校园。我在职工之家前台工作,感受到了帮助老师、同学的快乐,学到了很多言行礼仪,提高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明白了工作的过程也是学习,我收获到了能够自己解决生活之需的能力,实现着“不向家里要一分钱”的承诺,更得到了精神上的“无形财富”。我做志愿者,在双选会上指路,在养老院里与老人聊天,在马拉松赛场上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用投身公益来回报爱我的人、帮助我的人。2017年,我获得了7项省级以上、4项校级学科竞赛奖励,综合测评成绩名列前茅,GPA.3.97,这些是时间给我最好的答案。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很感谢国家、学校对我的帮助,以及来自师长和朋友的鼓励支持。我想告诉有相似情况的学弟学妹:不富裕的家庭永远不是懈怠与卑微的借口,更不是博得同情的资本。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依靠家庭的补给,凭着努力学习拿到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凭着自己的勤劳去兼职赚钱,实现自立,使自己变得优秀。有这么多人的关怀,我们应默默努力,寻找机会,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将阳光洒到更广的天地。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阳光常在,温暖常在,心怀感恩,努力拼搏,勇敢追梦!
  (作者曾荣获学校第十二届“十佳十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