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山共识

新时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使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期次:第1123/1124期    阅读:937   

  1.世界范围内一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并非都是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也并非所有学科都独占鳌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巴黎高等电信学院等等都是堪称“小而精”的特色型大学的典范。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表明,以特色办学服务行业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走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道路,是大学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发展战略选择。
  2.我国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围绕行业特色和优势学科,构建了富有特色、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学科整体实力雄厚,一批学科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优势,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实力,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优势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一般具有学科相对集中、办学特色突出,科研实力强、引领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等鲜明特点。
  3.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获得国家认可,更有益于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201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高校分层分类发展,在各层面建设一流已是社会共识。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助于推动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各自领域内办出特色,形成百花齐放、力争一流的生动局面,引导相关高校走小而精的特色型世界一流发展道路,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发展道路。
  4.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有利于为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在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和文化强国,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具有相关行业的学科、人才、知识优势,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力量。新时代的强国建设亟需一批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新型工业化中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5.评价“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应辩证看待国际评价指标当前,对于“世界一流”的理解和评判还比较模糊,但也有一些基本的共识,如世界一流大学必然会有若干个世界一流学科。就世界一流学科而言,有以下特征:有国际知名的教授,热门论文的作者;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有与国际接轨的评价机制和学术氛围;充足的研究经费;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世界一流的治理结构和办学理念等。这些评价标准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但如果缺乏辩证看待使之占据主流,或者重量不重质,或者缺少分类评价,必然导致大学盲目扩大规模,横向拓展学科,追求SCI论文、论文他引次数等学术评价价值观,必然会使特色型大学的教师被迫愈来愈远离工程,远离行业应用性研究,转而追求纯理论研究和大而全的发展,这将不利于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发展,甚至有损于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最终也会制约行业产业的发展。
  6.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应建立中国特色的评价标准中国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起源于国家需求,立足国家需求,服务国家需求,因此评价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更应建立立足中国大地的评价标准,努力构建多元的学术评价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国家和行业紧缺人才的成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以服务国家和行业需求的科技奖励、专利转化、解决重大工程难题等评价科技创新成效;以对国家、对社会、对行业、对学生成长成才的贡献来评价大学的建设成效。这样,才能鼓励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深化交流合作,强化自身内涵建设,传承特色文化基因,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打造特色学科领域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中国范本和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