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期次:第1123/1124期    阅读:748   

  (上接第1版)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方面的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支持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构建更加符合企业及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马永生说,中石化与学校共同为建立和发展我国现代石油化工产业体系、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时至今日,中石化企业精神和石大精神将彼此紧紧凝聚在一起,双方在平台共建、项目合作、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实现互惠共赢。他表示,希望中国化能够继续得到学校的鼎力相助,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深化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做大做强做优石油化工产业。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袁光宇说,中国石油大学是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和见证者,是石油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开拓者、奋进者和引领者。他衷心祝福中国石油大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希望校企双方在海洋石油工业技术领域里的合作不断深化,期盼中国石油大学更多优秀学子投身海洋石油事业,共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能源需求贡献力量。
  65年来,学校培养了30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王启民校友在致辞中深情感恩母校的培养。他说:“离开母校57年,当年在北京石油学院学习、生活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这一生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克服多大困难,无论取得多大成绩,始终不能忘记的就是母校对我们的教诲。在母校,我们学到了专业技术知识,更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正是这两样,一直支持了我走过了毕业以后的几十年时光,支持着我在工作上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他祝愿母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友的齐心努力下,早日实现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
  学校能取得今天的办学成就,离不开老一辈石大人的辛勤耕耘。原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学校创建者之一张嗣伟教授在发言中深情回忆了65年前作为学生参加北京石油学院第一次开学典礼的难忘场景,表示与石大并肩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亲身经历了学校建校、迁校、重建和恢复等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是石大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过去困难的条件下要艰苦奋斗,在今天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的情况下仍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要遵循教育规律,在日常教学、科研和学习中践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不断促进学校发展。他衷心祝愿学校“育人铸就千秋业,再创辉煌谱新篇”!
  在学校65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开拓进取、不懈奋斗,成就了学校的今天。在校教师代表、石油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表示,65年来,广大教职工始终坚持“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家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石大教师将主动担当,在保障国家油气供给、推进能源革命等方面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他祝福石大进一步弘扬“石大精神”,让教师潜心学问、教书育人、事业有成,让学生专心学业、刻苦钻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校成为“近者乐业,远者向往”的科学殿堂和人才高地,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更大力量。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代表、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张镭宝发言,代表石大学子祝福学校65周年华诞生日快乐。她说,在石大学习生活6年,见证了学校如何于大格局中追求卓越发展,如何于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石大教会学子们在历史积淀中汲取精神养分,在上下求索中获取创新力量,在勤学笃实中书写青春华章。年轻一代石大学子将用脚踏实地的行动,练就过硬本领,传承石大精神,踏上新征程。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在全体合唱校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歌声中,石大建校6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胜利落幕。
  65年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可谓年华正好、风华正茂。面对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中国石油大学将以建校65周年为新的起点,立足新时代,唱响主旋律,汇聚全体石大人追赶超越、跨越发展的磅礴之力,为把学校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