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特色思政工作“组团”入选教育部专项计划———

种下细雨春风,培育满园桃李

★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系列报道★

    期次:第2期    阅读:845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去年以来,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支持培育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改革驱动,搭建工作平台,建强工作队伍,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日前,教育部先后公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遴选结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计划入选名单,石大“组团”入围,为学校全面构建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格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供了新的平台。
  综合改革:六大课堂融合联动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铁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前已遴选二批,分为省(区、市)、高校、学院三个试点层面。地球科学学院申报的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六大课堂融合联动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铁人”,建设周期为2年。学院将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势,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和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探索“思维-双平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形成“四个工程”(地质锤工程、罗盘工程、放大镜工程、草帽工程)和“五个1+1”思想政治工作格局、总结“三创六措”党建体系和“GPS”共青团工作体系、发展“5G”校园地学文化,充分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以“六大课堂融合联动”为载体的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化教育体系,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实践育人:培养具有创业者素质的人才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作为负责人申报的“‘一线、两支撑、四平台’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北京市高校共有10个项目入选。构建“一线、两支撑、四平台”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是石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实践育人建设,推动“三全育人”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学校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需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培养具有创业者素质的人才”这条主线,把握“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和建立政产学研实践育人共同体”两个支撑点,通过搭建“全方位”特色教育平台、“全覆盖”创新实践平台、“全天候”创业实践平台和“全过程”文化引领平台四个平台,逐步有效地形成了“一线、两支撑、四平台”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具有石油情怀、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石油石化行业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学校将以此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为契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聚焦专业优势,以“能源主干竞赛群”带动创新需求,以“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释放创业活力,以“校企协同实践基地”实现创新创业落地生根,服务能源战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质量。文化育人:“两云三域一化”的育人模式对接学生成长需求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强化思想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相结合,提升思政工作质量;通过推广由高校师生原创的优秀文化作品,切实推动高校广大师生积极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原创校园文化精品力作,持续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由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东杰负责申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M’系列作品”入选第一批“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M’系列作品”立足于学生成长需求,围绕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依托北京高校“云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工作室平台打造“3M”品牌,即原创影音 Music1Video、系 列 短 视 频 Micro1Video、移动云教材专著Mobile1Book,推出集价值引导、主题活动、作品推广、网络素养教育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M”系列作品,形成“两云三域一化”的育人模式。项目基于移动云平台与云资源,在微域(院系)、本域(校)、广域(北京、全国)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无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新媒体传播、教育、践行转变为有形数据,切实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荣校园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网络育人:实施“互联网+思政”行动打通青年内心的“最后一公里”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一支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有志于在网络育人领域持续投入作出贡献的高校网络工作骨干队伍,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明明入选第二批“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张明明专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时代化研究,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理论教育,先后出版多部畅销哲学科普读物,录制多期网络视频公开课,开设的课程获院级精品课,曾获评全国思政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学校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并多次担任电视节目主讲嘉宾。学校将依托此次培育支持,着力建设网络教育阵地、培养网络青年骨干、打造特色品牌项目,通过把握青年群体的兴奋点、关注点、触动点,打通理论直达青年内心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文/张延港李冰费葳葳邵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