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五十五周年系列述评·大学文化篇

精神永恒事业常青

    期次:第819期    阅读:1738   

□本报记者 文永红
55年来,中国石油大学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年代,经历了最为动荡的十年“文革”,也经历并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的激情岁月。无论是快步急行,还是艰难跋涉,55年间,总有一种精神在石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55年前,北京石油学院初创,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创业者们一心只想着国家石油工业建设的需要,只想着尽快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虽起步艰难,但心怀梦想,师生们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学院各项建设迅速展开。20世纪60年代,北京石油学院的师生们义不容辞地参加了大庆石油会战,他们英勇奋战,忘我劳动,“铁人精神”在他们身上闪光并得以传承。华东石油学院时期,学校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办学环境,并走过了动乱的年代,但石大人心系国家,心系教育,心系石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硬是在盐碱滩上艰难地维系和发展了学校。
  改革开放以后,学校经历过两地办学的复杂和艰难,经历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办学体制的变化带来的冲击,经历过跻身“211工程”和“985”高校建设行列的激烈竞争,虽挑战重重,但应对从容。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油气工业、能源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难题,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为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家油气工业的新发展和新形势,学校果断做出了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抉择,石大人再次鼓起远航的风帆,去创造新的辉煌。
  55年的办学实践证明,石大人面临困境从不曾委曲退缩,收获成绩从不曾沾沾自喜,面对责任和使命敢于担当———这是一种信仰,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学校在第九次党代会上将其凝练为“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即石大精神。
  “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物中探索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是石大精神的思想基础;“艰苦奋斗”,是指一种不畏艰苦、锲而不舍、顽强奋斗的品质和作风,是石大精神的本质特征;“爱国奉献”,是指以爱国主义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无私奉献为基本价值追求的崇高思想境界,是石大精神的动力源泉;“开拓创新”,是指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是石大精神的价值追求。
  “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这十六个字来之不易,是我校55年办学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学校的灵魂。正如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所总结的那样:“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是我们团结拼搏、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历经坎坷、凤凰涅槃的内在原因,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在21世纪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石大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石大莘莘学子炼就了不怕苦、不怕累、肯钻研、爱学习的宝贵品质,造就了以吴仪、周永康等为代表的国家党政领导干部,“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等闻名全国的英模人物,何国忠、汪燮卿、时铭显、沙国和、郑颖人、杨启业、王德民等多名院士,众多“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等等。这些优秀毕业生聚成了石油大学的一道绚丽彩虹。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母校是重要的驿站。杰出校友吴仪曾讲过:“5年的校园生活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为我一生为人、做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校友的身上,已经继承了石油大学的基因,这种基因就是“石大精神”。
  从1956年第一届毕业生“祖国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的响亮回答,到“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石大毕业生的自觉行动,面对祖国需要,石大学子始终敢于担当;面对艰难险阻,石大学子从不畏惧退缩。“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在青海油田戈壁滩上一干就是17年,把爱国奉献的精神变成创业的实际行动。“值得,非常值得!”对于年轻时做出的这个选择,秦文贵至今初衷不改,“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是他一直恪守的人生信念。
  吴仪、王启民、秦文贵、何国忠等校友是10余万名石大学子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浓缩了石大学子的精神品质,散发着石大精神的光芒和魅力,石大精神也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和彰显。
  石大精神源自哪里?源自学校55年办学历史的积淀,源自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学校的传承和弘扬,源自石大文化的培育和浇灌,源自“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源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源自“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源自“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源自一代又一代石大师生脚踏实地的辛勤工作……当前,弘扬石大精神,已成为我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是我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以弘扬石大精神为主线,营造出了“精神养人”、“文化养人”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石油石化主干学科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启动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强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进一步面向社会办学,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这是石大人在新世纪交出的令人欣慰的答卷,是石大师生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石大精神激励和推动的结晶。
  石大精神是一种和谐的精神,是一种发展的精神。今天,我们正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但和谐校园不是一个终极目标,而是一种发展状态。因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弘扬石大精神,凝聚全校师生智慧和力量,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为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文明校园,为实现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结束语:
  这组为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五十五周年而撰写的系列述评文章,内容涉及办学历程、办学战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精神等方面,是对学校55年办学历史的简略回顾和总结,以期达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展望未来的目的。但我们也深知,单凭几篇文章要承担这样的任务是困难的,因此我们期待以此抛砖引玉,请更多关心石大发展的师生们一道来探讨和总结学校发展的经验,更好地推动学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55年来,学校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也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大文化,为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但55周年仅仅是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秉承优良办学传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断谱写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