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期次:第9/10期    阅读:1003   

  地球科学学院:
  顶层设计上,凝炼“一心双环”实践理论。2018年学院以“青年服务国家”理念为中心,社会实践先锋群为内环,社会实践核心区为外环,制订了与国家、社会、专业特色紧密相关的十三类社会实践,提升了社会实践的整体影响力。
  团队建设上,采取“指导教师统筹-党员核心-积极分子中坚-团员参与”模式。指导教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进行设计引领。
  理论提升上,学院通过“学习思想-牢记意识-做深实践”三维闭环模式强化行前理论准备和后期固化体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指导。
  内容设置上,结合地质和环境科学专业知识作为智力支撑,成立“李四光讲师团”及“绿水青山小分队”,立足专业,扎根基层,前往大凉山、运河、延安、蓟县等地科普地学及环科知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成果展示上,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学院社会实践育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挥数据挖掘优势,增强实践育人成果展示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增强实践育人成果展示的多元性和整体性,在实现实践价值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和潜力。外国语学院:
  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每年有一批同学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经历。外国语学院2017年与昌平区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8年选拔了三批共计37名学生先后在昌平区外办实习实践。通过实习实践,同学们积累了宝贵的公务员实习经验。社会实践基地对外国语学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了学生专业水平,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