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育人合力培养创新人才

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功举办

    期次:第11期    阅读:1120   






  本报讯 5月19日,历时两个多月的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圆满落幕。共有来自国内34所高校、国外7所高校的4000余名学生和800余名指导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提交有效作品1273份,有78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团队获得卓越杯,同时还评出了一等奖20组、二等奖52组、三等奖188组;产生团体总分奖3个、优秀组织奖4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14个、先进个人33名。
  本次大赛由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大赛的赛题选自新中国成立后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新疆油田。大赛得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和斯伦贝谢公司的大力支持。
  颁奖典礼上,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斯伦贝谢公司、宁波锋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和各石油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领导和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石油教育界“奥林匹克”盛会的光荣时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表示,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举办九年来,已成为石油高等教育领域知名的学科竞赛品牌,打造了一整套“卓越石油工程师”培育方案,评选出了一批创新性强、特色鲜明、应用价值高的项目,生动展现了当代石油学子昂扬向上、追求理想并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委会会议上,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表示,大赛已成为我国石油教育界覆盖面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生创新盛会,也逐渐成为国际石油教育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赛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行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学术科研引导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搭建合作平台与汇聚育人合力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能源行业特色的学赛研一体化育人体系,为石油高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旨在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型、工程实践型和团队协作型的卓越石油工程师,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石油学子打造了学术交流平台,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未来石油建设者”相互交流,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产生出思想和学术上的火花。
  大赛在知识交锋和技能练兵之外,还在全国石油高校学子中积极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油文化,努力营造“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良好氛围。大赛还邀请了中原油田、中石化中原工程公司、北京斯派克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华油能源、宁波锋成、斯伦贝谢、沙特阿美、康菲石油、科瑞石油、哈里伯顿等10家企业来校做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专场招聘会和人才见面会,以“考官”形式走进总决赛答辩现场,对参赛学生进行近距离“观察”,并根据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洽谈,搭建起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招聘“快车道”,帮助企业选拔到中意的优秀人才,也给全国石油学子提供更多的求职择业机会。此外,为了加强学术和人文交流,在主体赛事之外,还举办了全国石油高校石油文化作品展、“宁波锋成杯”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SPE文化之夜、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瑞油服杯”案例分析大赛等7项活动,以及9场相关配套活动。
  今年的比赛还将现场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由之前的20%提高至40%,更有利于培养和考察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了获奖门槛,保证总决赛获奖作品的质量和含金量,发挥有效作品在获奖作品数量分配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各赛区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石油工程学院)大赛亮点搭建思政教育平台,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为深情礼赞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变革与伟大成就,大赛期间,围绕“我们都是追梦人”的主题,举办了第三届全国石油高校石油文化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共收到文字类、绘画类、书法类和摄影类作品301件,评选出一等奖3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29件,推动“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教育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大赛期间举办了“企业人才见面会”,哈里伯顿、康菲、斯伦贝谢等10家公司参加了专场招聘会,参展企业观摩了总决赛答辩现场。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大赛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邀请了7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石油高校参加大赛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PetroCup国际石油工程知识竞赛和SPE文化之夜等活动,着力打造国际化平台,提升大赛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