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经久不散,打乱了人们的工作节奏,扰乱了正常生活秩序。在特殊时期,一个小小的“理发”问题,成就了无数自学成才的“TONY老师”,但也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退休教授余世诚颇被这“三千烦恼丝”烦恼。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还成全了他与一位普通理发小哥的一段书画情缘。
余世诚教授今年已83岁,退休前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位著述丰硕、退休后仍笔耕不辍的文史学者和党史专家。在教书育人、潜心治学之余,他还“偷闲弄丹靑”,擅画梅、兰、竹、菊、松,墨竹、泼彩“钧瓷画”蜚声画界。
疫情期间,街上诸多理发馆关门多时,余老师和他的老伙伴们纷纷遇到了理发难的问题。所幸不久在他家附近的街心公园里,有理发小哥在空地设摊招揽顾客。于是老爷爷们纷至沓来,个个被修剪打扮得精神焕发。余老师一看小哥手艺不错,一天也来请他帮忙理发。
在理发过程中,这位理发小哥告诉余老师,自己是山东临沂人。余老师说自己在山东工作了20年,两人一下子亲近了许多。当时余老师带了一把自己画的纸扇,小哥很感兴趣,拿过去看了又看,连声称赞“画得好”。而余老师也赞他理发手艺好,整齐、大方、干净、不妖,很适合老年人
的审美观念。
不想,第二天余老师和往常一样与老伙伴们在公园“约会”时,小哥走过来递上了一把空白纸扇,诚恳求画:“昨天看您画的兰竹扇面,非常喜欢,我特地从城里购得一把空白纸扇,请求您也给俺画一把吧!您擅画兰竹,俺就想求您画兰,因为俺的名字叫季兰辉,俺喜欢兰。”余老师被他的诚恳感动,第三天就把画好的“兰扇”送给了他。在扇的书法面上,他专门题了李白的诗句:“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可把小季高兴坏了。
过了两天,小季又找到余老师,手捧着余老师头几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 《邓小平与毛泽
东》、《史园拾穗》 等四本书,请他“作者签名”。小李说:“余老,俺在网上搜了您,读了您写的 《共产党宣言》 广饶藏本的传奇故事,网购了您写的几本书,俺要收藏起来,传给孩子,让他好好读书。”此情此举又让余老师大为感动,回到家他从书架上又找出了自己的另外四本书和画册,一一签名、题词和钤印,热诚地送给了这个爱书的年轻人。
季兰辉来京打工已有多年,主要在邮局承担邮递业务。城管部门允许摆摊经营后,他又开始打起第二份工,在街心公园理发。小季在北京漂了这么多年,一是想多挣点钱,所以起早贪黑不怕辛苦;二是他觉得北京文化人多,文化氛围浓
厚,接触文化熏陶的机会多。他告诉余老师:“俺越来越感到 ‘文化是根,读书改变命运’,俺要让自己的孩子早早明白这个理儿,养成爱读书、爱收藏书的习惯,成为有文化的人。”
小哥朴素的话语深深打动了83岁的先生。余老
师提笔撰文,记述了自己与这位理发小哥的一段书画情缘。他写道:“我不仅要感谢他和他们在疫情时日还打扮我们,让我们不失长者的尊严;我还更要为他和他们这种朴素而深刻的 ‘文化观’ 而点赞!”
文、图/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