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大课题。
中石大在人工智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中,努力找准自身发展的契合点和着力点,力争打造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平台,激活创新发展潜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的能力。学校率先于2018年12月12日成立能源资源领域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两年来,学院围绕“高起点、高层次、新体制、新机制、小实体、大平台”的建设思路,抢占油气人工智能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在油气人工智能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先后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华为等十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油气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今年 12 月 12 日,28家发起单位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宣布正式成立油气人工智能产学研
创新联盟,打造油气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合作交流方面的世界性平台,进一步增进合作共识、推动高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刘合,中国海油科技与信息部总经理王同良,中国石化信息与数字化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剑峰,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工程师张少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丁士东,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周军,中国石油集团昆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罗革新,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毛敏,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工业能源产品部副总经理孔令军,潜能恒信能源技术股份公司董事长周锦明,五季数据公司总经理王克丁,金山云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周刚,汉中科技公司董事长刘国臣,数岩科技公司董事长董虎,寓乐世界教育科技公司董事长刘斌立,北京博清科技公司董事长冯消冰,勒华装备制造公司董事长常彤以及人工智能学院校外兼职教授代表,中石大校长张来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大副校长李根生,校长助理金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人工智能学院全体师生、研究生指导教师代表等近400余人参加成立仪式。仪式由李根生主持。
张来斌对联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着力攻克当前油气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卡脖子”技术,要持续完善产学研合作、国内外合作和跨界跨领域合作的协同育才机制,推进“油气+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立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的油气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植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二是抢占油气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从技术总体发展趋势研判,国内外油气行业智能化建设均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就油气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国内外尚未形成代差,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加快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实现我国油气人工智能向“并跑”和“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三是推动开放交流和务实合作,团结协作方能行稳致远。联盟成员要找准自我成长与产业发展、国家战略的契合点,增进开放,加强交流,相互启发,发挥各自优势,汇聚全球智慧,强化国际合作,破解“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12月12日,油气人工智能产学研创新联盟举办第四届石油石化人工智能高端论坛。
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进行深入研讨,总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成果。
刘合院士以“油气智能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建议”为题,介绍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革命开辟油气工业持续发展新途径、油气行业 AI 应用面临的挑战以及油气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李剑峰介绍了中石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与发展状况。王同良认为数字化、智能化是石油公司应对持续低油价进行企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贾永利介绍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雷西能源科技公司董事长龚斌介绍了智慧油气藏研发方向应用实例与发展前景。北京大学马坚伟教授、清华大学陆文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深度学习数据处理与成像”和“数据+知识驱动学习:智能地球物理应用”的报告。24位专家学者、技术负责人作了报告,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油气钻完井领域、油气地质领域、化工领域、油气储运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交流。(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