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近日,学校先后举行了刘合院士中国石油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名誉院长聘任仪式,人工智能学院校外兼职教授、校内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以及外工程博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暨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座谈会。
12月12日上午,刘合院士中国石油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名誉院长聘任仪式在中石大中油大厦三层报告厅举行。中国海油科技与信息部总经理王同良、中国石化信息和数字化管理部副总经理李剑峰、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总工程师张少华、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副院长丁士东、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周军、中国石油集团昆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罗革新等400余人参加活动。
校长张来斌致辞并为刘合院士颁发了聘书。在致辞中,张来斌对刘合院士就任名誉院长一职表示感谢,相信刘合院士受聘担任人工智能学院名誉院长,必将对学校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带领人工智能学院汇众智、凝共识、聚合力,为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贡献中石大力量。
聘任仪式后,刘合院士以“油气智能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建议”为题作了报告。刘合院士以详实的数据分析了我国当前的能源安全形势,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将引发油气行业的巨大变革。他勉励中石大学子,在打牢专业基础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智能思维”“数字思维”的构建和培养,争做未来智慧能源行业的领军人才。
当日,学校人工智能学院在中油大厦报告厅举行校外兼职教授、校内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26位来自企业、高校的校外兼职教授代表,36位校内研究生导师代表以及学校师生近400人参加活动。
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院首批聘任校外兼职教授40名,全校遴选硕士生指导教师77名、博士生指导教师 62 名。中石大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肖立志为校外兼职教授代表、校内研究生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
两年来,中石大人工智能学院按照“高起点、高层次、新体制、新机制、小实体、大平台”的建设思路,汇聚人工智能英才,辐射油气行业智能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华为等企业以及高校的学者多次来校交流,对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给予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学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兼职教授队伍建设必将进一步优化学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丰富油气人工智能特色课程体系,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此前,学校召开 2020年校外工程博士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暨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陈峰,校长张来斌,副校长鲍志东,校长助理金衍,校外工程博导代表,党政办公室、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及相关学院(研究院)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陈峰向新聘校外工程博导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学校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优势,致力于打造“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的工程博士教育,希望校外工程博导能够勇挑重担、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打造工程博士高质量培养体系。
金衍宣读了校外工程博导聘任文件,张来斌为校外工程博导颁发了聘书。研究生院副院长詹亚力就学校工程博士研究生教育情况作了汇报。校外工程博导代表结合指导工程博士情况,围绕工程博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位标准、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和学校“十四五”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内容作了交流,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鲍志东要求相关部门和学院认真做好工程博士培养支持服务工作,希望校外工程博导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工程博士培养协同创新、系统创新以及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张来斌在总结中表示,学校工程博士培养应着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在不同培养阶段开展协同指导;二是人才培养与重大项目研究紧密结合,突出解决重大、重点工程问题的实践导向;三是学校与企业结合,由企业推荐生源并配备校外导师,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工程问题与学校开展联合培养,有效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文/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