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奥运我们的故事
期次:第823期
阅读:933
东北安检口志愿者
安检口的志愿者们每天的工作是指导观众完成检票,接受安检,顺利进入到公共区里面。尽管大家每天需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尽管大家都在反复着一句话,一个动作,尽管工作忙起来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大家的腿酸了,嗓子哑了,但是没有一位同学抱怨。他们说:“能为奥运服务是我们的光荣,再大的辛苦也值得,我们会用最美的笑容迎接每一位朋友,因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伴着朝阳,奔赴岗位
“今天几点起来的?”“4点半,不过4点就醒了,怕睡过头,没敢再继续睡!”
这样平实的对话已经成为早班志愿者清晨集合时最平常的彼此问候,很多志愿者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早晨4点半起床,5点到达学校南门停车场,5点20准时发车前往奥林匹克公园,伴着朝阳的升起,身上的蓝装和初醒的蓝天融为一体,感受着奥林匹克公园每天清晨的宁静。匆匆吃过早饭,虽然还带着一丝睡意,但只要一听到“集合”的口令,每个志愿者都立刻精神抖擞,奔赴安检口。
伴着星星,点亮夜色
奥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东北安检口晚班志愿者在等候返校班车,此时已是8月9日凌晨1点多,观众也渐渐散去。突然不远处的人群中传来一位外国老太太迷路的消息,英语专业的李莹主动迎上前去,当她得知这位老太太来自美国加州,开幕式结束后跟朋友走散后,镇定地说:“您不要担心,我们志愿者一定会帮您回去。”后来,李莹与主管一起将老太太带到奥林匹克公园的出口,跟110进行联系。由于天色太晚和寻找不便,110的车很晚才到。在等待期间,李莹一直陪老太太聊天。看到老太太又累又饿,李莹把自己的牛奶递给她。老太太非常感动,为了表示感谢,她想将自己珍藏的一枚奥运会纪念章送给李莹,但李莹没有接受,她说:“这是我的工作,能帮助您我感到很高兴,但我不能收下它。”
把老人送走后,回到宿舍已是凌晨4点,虽然很累,但李莹觉得很欣慰。其实还有很多像李莹这样的晚班志愿者,每天伴着星星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需要帮助的人点亮夜色!
雨中撑起蔚蓝晴空
下雨了,安检口的志愿者们个个披着雨衣,如磐石般屹立在风雨中,发梢间不时滴落晶莹的水珠。队伍越排越长,雨也越下越大,在长长的队伍里于东海一眼看见一位身子单薄的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眼神中充满了不安和担心,将自己的外套脱下裹在孩子身上挡雨。看到这一切于东海立即脱下自己身上仅有的雨衣,上前去递给中年妇女,并帮孩子把雨衣穿好。这位观众紧紧地握着于东海的手,不住地感谢着志愿者们所做的一切。天色渐渐暗下,迷蒙的雨雾中,朦胧的灯光下,志愿者们站立在安检大棚内外,那是一幅让人暖心令人感动的绝美的画。
下沉花园志愿者
“福娃”的苦与乐
南下沉花园附近,马骏、陈莎、何峰3人一组,每天观众进场和退场高峰时装扮成福娃进行表演。身材不高、体重不到60公斤的何峰扮福娃有些辛苦。他必须穿上马甲,兜里放进两块大电池,还要背上鼓风机为福娃随时充气,一整套设备重20多公斤。充气福娃里面很憋闷,虽然后背有个小空调,但空气并不能有效流通。“我很快乐,这个角色很重要,尤其能给小朋友留下幸福的纪念。”与何峰相比,高大一些的马骏或许能稍微轻松些。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高兴,他经常和另两个伙伴拉起手围成一圈,让各种肤色的小朋友开心地在“迎迎”的身前转,尽情地跳。
女同学陈莎的职责是“保护”福娃。“里面的人与福娃拴在一起,全部重量集中在脚上,迈一步要费好大力气。”她不仅要引导福娃走路,还要防止热情过度的游客推搡福娃,避免里面的同学摔倒受伤。为了让观众尽兴,他们每次都坚持到实在支撑不住的时候才换岗,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但是,讲述这些时,他们的脸上分明写满幸福与快乐。
蓝色风暴,风雨不倒
南下沉区地铁总共有三个口,每个口对应一个大院,李鑫就是二院的负责人,简称“院长”。在同学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工作起来一丝不苟的人。7月30日晚,大雨瓢泼,人群拥挤在地铁口,李鑫忙前忙后疏导人群,雨水浇透了他的全身。旁边一个路人看着不忍心,就跟他说:“同学,没必要那么认真,去避避雨吧。”他笑着说:“没事,这需要人。”
由于工作需要,北下沉花园北区部分验证员被调到了大台阶去做引导员。7月30日晚,王帅在风雨中从9点到11点连续举了两个多小时的路牌。“对,您前行20米左拐就可以到地铁口。”王帅是一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男生,那晚他说的话,比平时好几天的话都多。他常说:“面对急于想知道该怎样走的观众,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很高兴,我很乐意‘倾囊’告诉他们我所知道的。”
的确,我们的蓝色风暴,做到了风雨不倒。夜色中志愿者身上的蓝色或许不明显,但这并不显眼的蓝色却成为了奥运会不可或缺的色彩!
开闭幕式志愿者
让烈日来得更猛烈些吧
开闭幕式场面宏大,这里志愿者的工作就是确保每个节目的几千名演员在短短几分钟内都能有条不紊地领到和放回服装,这些工作对于演出的成功至关重要。
史茹梅作为开闭幕式志愿者被分到了专门负责太极节目演员的服装收发小组。她说,鸟巢安保非常严格,从上午到达鸟巢到演出结束的十几个小时中,她们必须随时待命在自己的工作场地。由于演员和工作人员太多,志愿者的餐桌也由最初餐厅的饭桌变成了最后库区的地面。没有任务的时候,大家就自己抓紧时间找针找线,缝脱线的扣子,缝开线的衣缝,整理演员服装。
那些血气方刚的男生们,来到鸟巢没几天就被烤得“男人味十足”,一个赛一个得黑,但是他们没有任何怨言,还常常自诩道:不经历这种考验,我们怎能变得更加的成熟!让烈日来的更猛烈些吧,毕竟黑是健康的象征嘛!
酷热、枯燥、腰酸腿痛……但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见到公共区志愿者亲切的微笑,他们的笑容甚至比身上所佩戴的笑脸徽章更加灿烂!
文/本报特约记者 本期摄影/张姣 周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