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中石大答卷!

    期次:第22期    阅读:89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壮阔行进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新时代 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0 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置身于新时代中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扎根中国大地,心怀国之大者 ,勇立浩浩洪流之潮头,探寻高等教育发展之新路,写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十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属性更加鲜明。2017 年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明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发展路径;持续落实“十二五”规划,制定实施“十三五”规划,制定“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因时因势提出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能源报国、能源强国的指向更加明确。

十年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肩负时代使命的担当更加有力。2017 年 ,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 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15 年 ,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加快克拉玛依校区建设发展,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为培养西部建设者作出有益探索。2020 年 ,总书记回信肯定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立德树人质量、服务国家成效,更是带来了巨大鼓舞。

十年来,我们不断强化治理加强支撑保障,解难题办实事,学校发展的动力更足、基础更牢,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更大,谋发展向前进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劲。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制度建设日趋完善,东校园启动带来校园扩容,隆重庆祝建校 60 周年、65 周年,确立《我为祖国献石油》为校歌,激发起师生昂扬奋进的强大力量。

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属性更加鲜明

2012 年,北京高校《基本标准》入校检查专家组对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给予了“有情怀、有特色、有实效、有创新”的高度评价。2021 年 ,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

十年来,党委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确保了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聚焦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制定出台一系列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制度文件,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召开两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抓住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建党百年、冬奥会等重大契机,因势利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证高质量发展,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学校事业发展第一线。2014年,学校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2018 年以来,8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高校党建标杆学院和样板支部。2019年,学校获评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优 秀 成 果 奖……

聚焦立德树人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2012 年 ,学校坚持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推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2022 年,学校印发《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大教育体系实施意见(试行)》,着力构建“德育涵润、通专结合、智能绿色、知行合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学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2014 年 ,学校启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此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继发力,构建了本博一体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全序列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共获得 7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 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21 个国家级、13 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8 个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5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37 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72 个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首家通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项目的试点单位;3 个基地获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1 个项目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16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示范双语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0 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强优拓新创一流 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学科领域得到拓展和优化学科领域得到拓展和优化,学科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2 年 ,学 校 圆 满 完 成“211 工程”三期建设 ;同年,化学学科与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 学科排名。2022 年,中石大继 2017 年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后,再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已经进入全球百强,化学学科已经进入全球排名前1‰。

学校成立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 ,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制定《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十项行动计划》。建设重点学科链,抢占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交叉点,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学科覆盖整个石油生产过程,博士点围绕石油生产过程及相关领域,所有工学本科专业均有博士点的支撑,其他本科专业均有博士、硕士点支撑。

2018 年 ,调整成立地球物理学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2021 年 ,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在新的战略布局下翻开崭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振兴”走向“繁荣”,2022 年获评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在相关评估排名中一直位列全国第一。进入 ESI 全球排名的学科数量持续增加,内涵质量不断提升。2012 年 ,化学学科与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 ESI 学科排名;2013 年,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三个学科(领域)进入前 1%;2015 年,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地球科学 4 个学科进入 ESI 排名;2019 年,工程学学科 首 次 进 入 ESI 全 球 前 1‰;2020 年 ,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 ESI 全球前 1%,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百强;2021 年,环境/生态学首次进入 ESI 全球前1%,社会科学总论首次进入 ESI全球前 1%;2022 年化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排名前1‰。

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源行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2012 年 ,以高德利教授为带头人的创新研究群体“复杂油气井钻井与完井基础研究”成为学校第一个创新群体,此后连续获得滚动支持。2020 年 ,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为学术带头人的“重油高效清洁转化”研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学校第二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学校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改善科技创新环境,综合科研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产出,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技术变革需要中彰显中石大力量。

2017 至 2019 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高校并列第五、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一。

高水平科研平台不断增加,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突破,2013年、2021 年中石大科研团队连续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科研成果。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创设蟒山讲坛,院士大家来校讲述学术前沿;创办学术期刊《石油科学通报》,《石油科学》(英文版)、《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分别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国家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发起成立国际古地理学会,成为我国第一家地质学领域国际性学术性社会组织。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聚集效应充分显现

2011 年 9 月,学校出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青年拔尖人才岗位制度实施办法》。

2021 年 7 月,学校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大学者”实施办法(试行)》。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健全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了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相匹配的师资队伍梯队,人才聚集效应充分显现,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下接第四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