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 台电脑、105 个充电器、26 个书包……100 多名学生的570 件物品,这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艳军、院长刘伟峰整理送到学生手里的物品。
11月 9日凌晨,学校进入临时管控状态,很多学生的学习物品在北校园的学习区,人在住宿区,怎么办?学校通过接诉即办平台收到学生的反映后,立即作出决策,成立物品传递转运队伍 ,帮助学生解决人与学习物品分离的问题。学院书记、院长 和 师 生 志 愿 者 立 即 行 动 起来,组建搬运队伍,有的在校内帮忙打包学生物资 ,有的在校外接应 ,及时将学生所需物资送到学生手里。
为更快捷、更广泛地集纳师生意见,畅通表达渠道,及时发 现 并 解 决 师 生 急 难 愁 盼 问题 ,提高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 月 12 日,学校网络接诉平台“e 诉通”上线使用。自启用以来 ,累计受理师生诉求6864 条,3272 人次通过平台提出咨询、诉求或建议,逐渐成为师生信赖的“民意直通车”。
11 月 9 日以来,“e 诉通”平台发挥了学校与师生之间同心抗疫的“连心线”作用。针对学生反映的生活类问题、学习问题和防疫相关等问题,后勤管理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医院、信息化管理处和 图 书 馆 等 部 门 快 速 进 行 回应,积极对接办理。每日诉求情况及主要问题由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督导组及时上报学校疫情防控专班,有效解决师生关切,为师生提供更加精准暖心的服务。
“e 诉通”平台坚持“即接即办”的工作机制,着力提升诉求办 结 率 和 师 生 满 意 度 。 聚 焦“即”字,严格落实 20 小时内处理或答复的时限要求,提高诉求回应效率,努力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响应师生诉求 ;聚焦“接”字,畅通师生反映渠道,耐心倾听师生心声,建立定期上报和督导检查等工作制度,不断提升师生的回复满意度;聚焦“办”字,主动进行分析研判,开展高频问题专项治理,力争通过办理一件事解决一类问题,从源头上、顶层设计上解决师生诉求 ,推动“即接即办”向“未接先办”
“不接自办”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此外 ,学校还通过开通 24小时热线,畅通校长信箱、深入现场了解师生实际需求等方式,尽最大努力解决师生学习生活需要。
12日下午,了解到部分师生在隔离点有加餐的需要,学校迅速行动起来,当天晚饭前就将部分物资送到隔离点,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们提出配餐没有水果,学校后勤为在订餐系统订餐的同学配送水果酸奶。考虑到转运隔离中的学生上网课耗费流量大,给在隔离点的学生发放流量补贴……通过接诉即办平台,点点滴滴的努力,不断解决师生的诉求,汇聚成关爱学生的力量。
虽然因为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生活学习受到了影响,还有一些同学的个性需求无法完全得到满足。但是学校和教职员工的努力 ,得到了温暖的包容与回应。
文/宣传部 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