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平台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全面贯通

    期次:第4期    阅读:803   

(上接第二版)

坚持难题共克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产教融合的路径是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攻克科学难题和工程实践难题。双方联合攻关的关键是需求的对接和力量的整合。在共同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人才,特别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和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落地,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联合攻关可以采取校、院、团队三级联动的方式开展,按照“学校布局、学院牵头、团队推进”的模式,推动创新团队主动跟踪学科前沿,明确科学问题,深入企业找准关键技术,结合优势确定攻关难点,深化协同攻关。科研团队在开展攻关时,可以和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联合申报重大课题、重大项目,依托这些重大课题和项目形成协同创新团队,通过有组织科研,集中优势学科力量,产出一批有重大学术影响力和行业产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坚持人才共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产教融合的根本是培养人才,尤其是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特别是工科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脱节,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行业产业实际。人才共育就是要高校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行业急需,及时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快速响应国家和行业需求,不断提高对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支撑能力。

人才共育一方面是学校要主动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资源,推动传统学科更新迭代,适应行业升级改造需求。另一方面,是实施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计划,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同时,从企业录取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攻读专业学位,为企业打造专业技术人才的源头活水。坚持成果共赢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产教融合的目标是校企双方共赢,即学校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企业的能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内外竞争力持续增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校企双方共赢的最终追求,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校企双方成果共赢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的具体要求,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现实需要。只有校企双方基于优势和资源的互补性,通过满足对方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形成创新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系,实现发展共享、成果共赢的良好局面,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联动、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是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行业企业需求侧有机连接的有效途径,而人才、企业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群体和主力军。在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断,积极探索构建新时代产教融合平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高校应有贡献。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22年第24期)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