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培育时代新人

中石大师生热切关注全国两会

    期次:第5期    阅读:777   



本报讯 3月4日、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先后在京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李克强总理向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学校师生热议。

党委书记陈峰表示,面对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和考验,过去一年取得来之极为不易的新成就,过去五年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也充分展现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其中,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4 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0% 以上等指标,反映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认真落实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的重大部署,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推进,持续推进各领域不断创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升引领、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吴小林表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对于在新征程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国高等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的重要和关键组成部分,进一步增强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能力,有力服务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等。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提高服务“国之大者”能力水平。

北京市政协委员、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常委、致公党昌平区工委主委、昌平区侨届联合会会长张强斌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意义非凡、影响深远。政府工作报告中处处传递“实干为要”的担当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令人期待。要把两会精神融入本职与兼职工作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教书育人、践行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首都及昌平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校影响力等方面履职尽责、建言献策。

学生工作部部长庄玉琳表示,高校学生工作战线要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两会精神,聚焦报告提出的“推进高等教育创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精准精心精细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提升学生工作实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晓夏表示,报告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时代在召唤,号角已吹响,奋斗正当时。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立足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带领青年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成才上找准发力点,争做时代追梦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凝聚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提高采收率研究所主任刘琦,对 2022 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倍受鼓舞。国内生产总值仍增长 3%,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特别是深地深海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14.1%,作为“双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深感振奋。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各项事业均能取得更大突破。

北京市政协委员、昌平区政协常委、致公党中石大支部主委、审计处处长郑仕敏表示,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三个务必”,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范晓静表示,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其摆在“六稳”“六保”的首位。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政治任务。作为就业工作人员,2023年将持续做好访企拓岗、就业帮扶、精准指导等系列工作,加强就业育人共同体建设,保障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下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