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石油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东东表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牢记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育人效能,为加 快 建 设 高 质 量 教 育 教 学 体系、培养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
在云南楚雄州南华县挂职的帮扶干部党宁表示 ,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 ,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过去几年 ,学校举全校之力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为云南南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 ,我们将紧紧围绕教育帮扶、文化帮扶、特色产业帮扶 ,充分发挥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统筹校内外资源,全力破解南华“五大振兴”中的难点堵点,探索出一条符合南华实际、体现南华特色的帮扶之路,为不断把南华乡村振兴推向新高度贡献中石大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静静说,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科技政策,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0 级研究生张亚宁说,报告中强调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专业学子要把专业学习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以解决环境领域的技术瓶颈问题为导向,脚踏实地、科研攻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会期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张来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李根生,与来自不同界别的 2000 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勠力同心、共谋良策。
张来斌院士就能源安全问题接受中国新闻社专访,“面对剧烈动荡的国际环境与世界能源格局,需要愈加重视能源系统脆弱环节和韧性提升,将构建具有韧性的能源产业链视为新型能 源 安 全 体 系 建 设 的 重 要 抓手。”他建议,国家从能源产业链韧性提升、能源安全韧性系统建立、应对外部冲击和内部不确定性等多个维度构建具有韧性的能源转型体系。
今年两会 ,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全国政协大会 ,这是全国政协自 1993 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首次增加新的界别。李根生院士作为该界别委员,联合张来斌院士等提交了《关于加大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力度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提案》,综合分析了我国深层地热能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体制、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强化深层地热产业财政扶持政策等建议。
李根生等表示,加大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是立足我国资源禀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建议将地热纳入节能减排考核指标体系,发挥其在低碳/新能源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出台地热立法,引导地热开发利用规范化、科学化、环保化。推进原始理论创新和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培育建设深层地热能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开放共享的试验示范基地,支撑深层地热勘查开发理论与技术成果的示范和转化。
文/本报综合报道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