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参与对外交流合作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

    期次:第27期    阅读:568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深度参与能源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在联合培养中外能源人才、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作出了贡献。近日,学校受邀出席能源领域系列论坛,参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在对外交流方面迈出新步伐。

中石大受邀出席中国海油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论坛

11 月 5 日至 10 日,以“新时代 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举行。中石大副校长韩尚峰作为能源教育界代表受邀参加中国海油第六届进博会论坛,围绕“拥抱全球合作机遇,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论坛主题,作了题为“能源教育助力能源合作与能源转型”的报告。

韩尚峰表示,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国际合作发挥更大作用,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能源高校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研究型大学,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贡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共享更加和谐美好的绿色家园贡献更大力量。

论坛期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首发中英文《2060 能源展望》报告。该报告历时两年,搭建了当前及未来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情景,对海洋能源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中石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旭、王建良、李明作为校方负责人组建团队为《2060 能源展望》报告承担了模型支持。

校领导出席第二届能源化学青年论坛液流电池长时储能专场活动

10 月 28 日至 29 日,由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二届能源化学青年论坛液流电池长时储能专场活动举办。来自 20多家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开幕式上,中石大副校长张广清表示,学校将紧紧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聚智集力,与共建企业高质量建设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坚持强优拓新发展,加快学科专业和平台升级改造,契合产业链优化升级,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

与会专家学者就先进储能技术、光电催化及燃料电池、新型能量转换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在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下未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方面达成共识。

中石大参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

10 月 28 日,校长吴小林带队赴雄安新区参加“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来自全国 150余所高校的领导嘉宾齐聚一堂,共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大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副校长金衍参加活动。

会上,学校签署了雄安新区与高校共建引才工作站合作意向书。李根生作为产学研校企合作签约代表,现场签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碳中和绿色低碳技术联合实验室”和“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新区地热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

当天下午,吴小林参加中国(雄安)产教融合座谈会,与相关高校、企业代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需要,推动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以高校人才和创新优势助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期间,李根生、金衍赴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并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碳中和绿色低碳技术联合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雄安新区地热研究中心揭牌。

校领导出席2023中俄大学校长论坛

10 月 23 日至 24 日,由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 2023中俄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来自中俄两国近 60 所高校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共 150余人参会。中石大副校长张广清应邀参会并作报告。

张广清表示,中石大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在校企联合培养中俄能源合作人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他介绍了学校在深度参与和服务全球能源合作和能源转型方面的举措,表示在新的历史阶段,中俄高校要共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构建更为紧密的能源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论坛期间,张广清会见了莫斯科动力大学副校长德拉古诺夫·维克多和古勃金石油与天然气大学副校长科舍廖夫·弗拉基米尔。三方均表示期待在师生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文/本报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