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连日来,中石大召开思政教育及“大思政课”建设研讨推进会、“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建设交流会和克拉玛依校区专题学习研讨会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分析研讨问题短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纵深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工作迭代升级、思政课改革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
会议期间,各单位汇报交流了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情况,拓展校内外育人资源、平台、力量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以及本单位培育打造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和创新工作案例等情况,围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质量提升、载体拓展、品牌塑造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校领导王同奇、金衍、文永红、张广清、刘坚等提出工作要求。
近年来,学校立足能源行业和高等教育的“双领域”特色优势,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力量,建设“大 课 堂”、搭 建“大 平台”、建好“大师资”、拓展“大格局”,打造了多元集成、立体贯通的“能源强国 能源报国”大思政课。
坚持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融入。全面融入教育体系,把大思政课建设纳入五育并举大教育体系,通过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专项行动等全面系统部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构以“文化赋能”为精神底色、“数智提能”为引领途径、“实践释能”为成效支撑的思政课育人体系。用大思政课理念指导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教学大纲,将能源报国思政元素系统融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群,深度贯穿学生学业生涯全周期。
坚持行业化立足、全谱系挖掘。共建实践教学大基地,在能源企业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基地 100 余个,每年 6000 余人次赴生产一线开展实习实践。打造校外导师大团队,聘请“大国工匠”、科技专家、技术能手等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沐光校外导师”等 700 余名。建设协同育人大课堂,“蟒山讲坛”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两院院士作报告 30 余期,邀请石油企业英模人物宣讲先进事迹10场次,“风华艺苑”综合文化艺术平台引入行业资源入校办展28场次。
坚持集成式整合、集群化开发。优化课程建设力量,成立时代新人培根铸魂研究中心、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创新研究中心等,汇聚大思政课建设合力。整合授课场馆设施,集成打造“能源报国”科学家精神弘扬教育基地,打造体系化、规模化、多元化授课场景。集群开发多元课程载体,制作石油科学家精神广播剧、微党课、微视频、油画、明信片、打卡印章等系列周边文创产品,编写石油精神系列教辅丛书4部。
坚持项目式牵引、品牌化塑造。打造引领式重点项目,石油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全景展示在石油行业中作出奠基性、开拓性 、创造性贡献的54 位院士科学家事迹 ;打造风华网络公开课,邀请能源行业领军式人物作报告 18 场次 ;培育精品化特色品牌,打造由 7位院士主讲的学科专业启蒙品牌课、口述校史系列专题品牌、“石油先锋成长营”“铁人精神训练营”“李四光讲师团”等一批学生实践宣讲品牌。
坚持数字化赋能、立体化推广。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室,打造虚拟仿真教学微课堂专题12个,建成穿越时空的对话、大庆会战等沉浸式课程群。建设立体化融媒体传播平台,建设中国石油文化网,上线石油科学家精神线上展厅,畅通网络传播渠道。深化网络大思政课研究推广,两名思政课教师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多个智慧思政项目研究获省部级课题支持。
通 过 实 施“五 个 坚持”,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良好育人成效,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更加坚定,一批学生走上“万米深井”“深海一号”等大国重器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纽带,校企协同协作合作更加深入,在新领域新赛道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增添了新动能新优势。《新闻联播》多次报道学校育人实践与成效,“能源报国”科学家精神弘扬教 育 基 地 入 选 教 育 部2024 年度红色文化弘扬基地,“支部共建搭平台 携手上好大思政”项目荣获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
文/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