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增昭先生的一生,是探索地球科学的一生。年轻时,他常与学生们深入野外考察。风餐露宿、睡马棚、住大通铺、啃凉馒头、喝生冷水,这都是“家常便饭”。64 岁,他还亲自前往四川险峻的深山,充沛的体力令同行的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地质专家为之瞠目。他也由此得名“冯铁腿”。
冯先生是享有崇高声望的教育家。他是沉积古地理学大师,却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先后指导了16名硕士、25名博士和 6 名博士后,指导的本科生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学生如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真正实现了“桃李满天下”。
冯先生是青年学子的人生导师。他对青年人有天然的亲切感,特别愿意与学生们接触。他告诫青年人,做地质研究不要怕艰苦,要获取扎实可靠的第一性资料和数据。他曾深情地写道:“弟子成才,胜于著译,竞为国用,堪慰吾心。”这是他教育情怀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传承冯先生的育人理念。冯先生的故事启迪我们,要坚定科研和教育信念,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未来的栋梁悉心培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谱写初心不忘、矢志抱国的长歌。
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们要传承冯先生的奋斗精神。67 年来,为了中国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发展,他一笔一笔描摹大江南北岩相面貌,一步一步丈量长城内外山河大地,花甲之年仍不顾自己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始终健步走在考察队伍的最前列。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传承冯先生的高尚品格。冯先生常以毛主席的话自勉,“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要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生成果卓著,他却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在老老实实做本职工作,“尽到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这提醒我们,抛却浮躁心性,忘我投入工作,才能收获科研的硕果。
2023 年 7 月 16 日,96 岁的冯先生再次站上讲台,铿锵有力地介绍着自己发起成立的国际古地理学会。“路漫漫兮坎坷崎岖,四十二年兮吾志不移,而今如愿兮又复何求,共产主义兮奋斗到底。”冯先生身上闪耀着的科学家精神,必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