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本科教育核心竞争力

    期次:第838期    阅读:534   

□本报特约记者 史庆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己任,不断规范本科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自去年以来,我校紧紧围绕“十一五”本科教育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为目标,稳定教学一线运行和招生规模,全面推进我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不断提升本科教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效果。
  大力推动教育部、北京市、校级三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008年,我校新增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示范性双语课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名;7部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25项;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2名,教务处被评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先进教务处。
  在基础建设方面,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设备状况。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学校投入了2000多万元建设集勘探、钻井、采油、油气储运、炼油化工、自动化、市场营销等石油工业上中下游各专业于一体的半实物校内实践教学仿真基地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活动的平台以及石油科学领域通识教育基地。
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学校还与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中心联合成功申报了“石油化工安全与环境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根据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过程易燃、易爆、有毒的特点,可对学生进行设备安全、生产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合格的石油化工人才。
  适应需求,积极开展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为适应石油工业发展,我校积极开展专业结构调整,通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依托学科优势,组织进行了“合成燃料工程”新专业的申报,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对“安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进行了专业调整设置论证。
  在校级品牌专业建设基础上,学校启动了教育部第一、二批特色专业建设,并积极申报国家级、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石油工程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组织召开了专业建设研讨会,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开展讨论。特色专业建设的稳步开展不仅促进了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带动全校其它专业的建设。
  以“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为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从学生的选拔到学生的就业,从培养计划的制订到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的指导,企业全程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做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更为关键的是,为学校面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进行专业调整提供了直接的信息。2008年,我校共与12个企业订单培养了144名学生。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在地质工程、石油工程等8个专业,累计与21个企业联合培养了506名学生。
  在总结2007年“创新计划实验班”开设经验的基础上,2008年学校对“创新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新的调整,设立了“石油工程”、“地质工程”两个创新计划实验班,在加强数理基础的同时,相应增加了经济管理类、人文和礼仪等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推行研究型教学方法,并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相关院系还提供政策、指导教师、资金、场所等保障,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优秀学生成才构建了高层次的培养平台。
  为适应石油企业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我校还开设了石油工程和地质工程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进一步完善了“2+2”、“3+1+1”联合培养出国留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多所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
  今后我校本科教学将继续做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项目的任务落实和建设成果的推广等工作,以教育部、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本科其它专业建设,加强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以教学改革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