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发展观有啥用
期次:第843期
阅读:841
□王培杰(人文社科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和为此召开的G20峰会中看得最清楚不过了。世界经济如何从危机的深渊中复苏过来,各国都把希望寄托于美国不再胡来和中国坚强挺住。于是,G20变成了G2。形成这种局面,可能性是中国经济建设令世人瞠目的成绩,必要性却在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在中央人口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这里面,科学发展的价值体系又可以分成两个层面。在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和总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则是发展的规划性原则。就这两个层面而言,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其重要性又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以人为本的意义在于对以其他什么东西为本的排斥。讲求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不能以GDP为本、不能以利润为本、不能以政绩为本、不能以城市美化为本,等等等等。以人之外的东西为本,就会反过来排斥以人为本。上述种种不以人为本的现象都曾经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并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第二,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所有人为本。熟悉共和国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在“左”倾泛滥的时候,是不能讲以人为本的,因为“爱不爱,阶级分”。对人不能抽象地看,而要结合其阶级属性“具体地”看。如果没有“三个代表”,如果没有把我党的性质从“工人阶级先锋队”扩展到“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讲以人为本就会是一件在政治上很危险的事情。
将“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更大的意义。如果发展变成了“片面”的、“混乱”的、“不可持续”的,它就一定不具有普适性。因为在发展中首先得益的那部分人总是可以凭借其先行取得的经济地位远离片面而不可持续的恶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发展中首先得益的那部分人也是对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所以,“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便成了发展的根本原则。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至上原则;但落实这个原则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