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另一种方法

    期次:第845期    阅读:774   

□武月(外语08)
上了大学,再次与中国近代史相遇,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的历史课,关于这一段历史的讲解是无论如何也省略不掉的。又讲到抗日战争时期了,我坐在气氛沉寂的教室里,像任何一个好学生一样孜孜不倦。“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读着课本上抽象的文字心里却有点木然,也许是历史离我太远了?我环顾四周,同学们表情专注。我心底发出一个疑问:我是不是要走到教室外听听更多人的声音?
  没有比读历史小说更能带给我身临其境感觉的了,还是让小说带我去找,去见更多的世面,更多的被时间尘封的历史。我翻开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比起课本里九斤老太式的描述,作家笔下的历史更加鲜活。孙犁的小说向人们展示的抗战史多数以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里军民的配合、农民的自发卫国为切入点,故事的背景是河北农村芦花飘飞的白洋淀。打动我的是炮火中的百姓:掘洞的治安员、开肉铺的残疾战士、包着头巾的小姑娘,他们诉说着人们的生活和抗争。我看到的更多是生活的常态,实地作战很少。在战争条件下,人们美好的情感,彼此的信任就显得弥足珍贵。那时的人们大多怀着纯粹的爱国热情,是战争给予他们的精神面貌吗?小战士说:还有什么生活比冲锋陷阵更幸福呢?这样的理解简单得可爱。
  小说不是历史本身,却是时代与个人的完美结合,它向我传达的特殊时代中人性的光辉是课本永远无法表现的。换一种读史的视角,收获让我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