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与荆棘

    期次:第16期    阅读:953   

  □清扬偶翻《清丰县志》,读到几段记载历史上祖籍河南清丰的官宦事迹的文字,心中颇为之感慨。
  京房,西汉人。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以孝廉为郎,永光、建昭年间多次上疏论灾异,所言屡中,其能为石显、五鹿、充宗所妒,初为魏郡太守,后为佞臣中伤,下狱而死。
  刘桢,明成祖永乐乙未(1415年)进士,官居监察御史,刚正不阿,不避权贵,每每拉着棺材上疏,指陈时事,言辞激切,终因“逆鳞之罪”而丧身。
  吕时中,明世宗嘉靖辛丑(1541年)进士,拔为翰林院吉士,后曾任户部右侍郎等官职。在任期间他上疏百余次,均入史册。后遭反对派诽谤,辞官归里,以诗文自娱。
  写下“难得糊涂”的画坛奇人郑板桥曾作《丛兰棘刺图》,“山上山下皆兰棘相参,而兰得十之六,棘亦居十之四”,盖荆棘“如国之爪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废”也。板桥此说以荆棘喻国家防御重器,但观京房、刘桢、吕时中三人,又何尝不是“世之荆棘”?然终不得遇明主,惨遭铲除。昏者当道,隐退深山若兰者尚可自清,锋芒毕露如荆棘者便连自保的幸运也没有了。
  君子为兰,洁身自好,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亦不屑同浊世相抗争;谏臣者,犹荆棘也,居庙堂之中,望之面目可憎,触之芒刺扎人,偏又嫉恶如仇。二者之德同馨,皆可圈可点;然于国于民荆棘之利却实在得多!思量那些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的如烟往事,不难发现,大凡盛世,皆在有从善如流的开明君主,更在有至公无私、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臣。这些谏臣抱一颗爱国之心,对国事但有异议则直言不讳,虽圣怒冲天亦据理力争,正似那铁菱角、荆棘刺一般。诤臣得用,然后民得以安,国得以盛。
  然历朝历代中,京、刘、吕三人的命运实不鲜见于史也!权者眼里容不得一粒砂,又怎能任棘刺立于卧榻之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