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脊梁
期次:第856期
阅读:642
□刘加伟(海洋工程08-1班)
黑亮的原油,泛着古老而神秘的光芒,这光芒辉映出高高的井架和经历岁月雕琢的石油人的脸庞。其实,它更像是石油人黝黑的脊梁,那些托起共和国能源大厦的脊梁。
《光阴的故事》、《童年》等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人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回忆过去的光阴,而当一位石油工人听到“放眼世界雄心大,我为祖国献石油”这段耳熟能详的旋律时,脑海中不免浮现出一幅幅激情燃烧的画面:
寂寥的荒野,三大高点的守望,甩掉“贫油”的紧迫,促使大庆人在默默无闻中愈战愈强,战严寒,跃泥浆,年产原油5000万吨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无愧于“大庆”——这个源于石油、取之国庆的名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巍巍昆仑的山麓,与遒劲的胡杨相伴的,是一群驻守于荒原的塔中油田工人。他们与犬牙交错的地层搏斗,与六七十摄氏度的地温抗争,抒发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的石油情怀;在绥靖油田的山山沟沟,在喀斯特地貌的边边角角,在凤凰高歌的起起落落,有一群日夜穿梭的采油人的足迹和身影,有一群不离不弃的找油人执着的梦想;渤海岸边的钻塔,黄河滩头的会战,独赏夕阳西斜的孤寂,泥泞与盐碱吓不退石油工人前进的脚步,日产千吨的油层即刻吹响了迈向“胜利”的号角……在这一切场景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红帽、红衣、红裤。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红色,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广阔的地貌催生广大的情怀,广大的情怀孕育广博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诞生了独特别致的石油文化。作为石油精神源头的,是那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大庆精神”。石油职工用奉献铸就的爱国创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庆精神,是石油文化绽开的一朵奇葩,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提炼和升华。石油文化辐射出的巨大热量,不仅对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代一代的石油工人,在岁月的长河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延续上演着油田人固有感情的轮回。在这轮回里,有着忠孝难全的矛盾,有着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和难舍的牵挂;有着世代对石油不能割舍的期望与依恋。这些感情演绎着石油人质朴又丰富、坚韧又脆弱、单纯又复杂的诸多情感,在每一个守望采油树的地方疯长着,充溢着石油人的豪情,膨胀着石油人的胸膛。正如那诗歌中所咏叹的那样:
不是军人,胜似军人。
三老四严筑军魂,三大四出育铁人。
老君庙前庆新生,祁连山下炼丹心。
玉门修井早诞辰,全国压裂第一井。
争上大庆跑长庆,畅游嘉陵走昆仑。
赞比巴库有诗证,石油历史写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