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新疆的那些学生
期次:第858期
阅读:1532
□赵雄虎
我有一个学生,2001年入校的,2004年他上过我的“油田化学工程”课,后来我又给他上过“就业指导”课。他学习很认真,每次上课都坐在前排。有次上课我看他拿着厚厚的一沓钱在那儿数,我也很开心,就等他数完了钱才开始讲课。下课后我问他是什么钱,他告诉我是新疆油田设立的奖学金,他准备去新疆油田工作了,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油田给他颁发了一万元的奖学金。
他的同学们戏称他为“穆总”,实际上他的名字叫穆总结。
眨眼间,他们这一届学生已经毕业四年了,他们都干得怎么样呢?
今天晚上和小穆在QQ上聊了一会儿,聊了和他一起去新疆工作的那批同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那年去了14名本科生,分别到了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2007年底,中国石油重组钻探公司,成立了西部钻探工程公司,有的同学就到了西部钻探,他也是其中的一员,现在都扎根在新疆克拉玛依工作了。
小“穆总”现在在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科研中心,是Φ311mm垂直钻井系统研究项目小组主要成员。他们的项目现场试验获得成功,是国内最成功的一个,受到集团公司的表扬和西部钻探工程公司的嘉奖,西部钻探的总经理杨盛杰亲自给他颁奖。一个本科毕业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做出的成绩能够得到公司老总的嘉奖真是很难得的了。
还有一名同学叫臧传贞,他先后在钻井队当过钻井工、技术员、井队长、第一项目经理部副经理,现在是克拉玛依钻井公司生产运行科副科长。
我记得当时他刚到油田报到时,组织部门考虑到他既是党员又当过班长,学习等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就准备安排他到油田钻井院工作。他晚上十点多给我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我跟他说,钻井院地处克拉玛依市区,生活和工作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科研条件也优越,但做工程的必须要有现场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到基层后,学过的知识很多都可以用得上,而且发展的机会要多一些,发展要快一些。后来他接纳了我的建议去了钻井公司从最基层干起,也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他们一起去的这14名同学还有两人被公司选拔去学习俄语,准备派到说俄语的国家去工作。其他同学都在研究单位或者采油厂从事技术或者管理工作,对自己的业务都比较熟悉,工作认真踏实,得到领导的好评。
记得当年我曾与当时新疆石油管理局组织人事部门的吴刚副部长联系,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连续两年带学生去新疆油田社会实践,和学生们一起考察了新疆油田在白碱滩的钻井公司、鸿雁路钻井工艺研究院、几个采油厂和独山子炼油厂等单位,也去看了魔鬼城和天池,充分感受了新疆的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四年过去了,现在看到他们的成就,真是欣慰,确实感到年轻人只要踏实肯干,不怕吃苦,不管在哪儿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我为去新疆的这些学生们感到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