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期次:第864期
阅读:969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早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念、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一方面,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搭建了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社会、聊天交友的广阔平台;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以及一些不良信息的大量传播,使得一些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在一些不健康内容的传播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网络的普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2009年12月,我校举办了第六届学生工作论坛,围绕“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展开深入研讨。本期“青年沙龙”邀请部分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一起来探讨如何在学生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如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法、转换角色定位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从而利用网络开展更加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症下药“治疗”网络游戏成瘾
张增建
随着电脑的普及,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通过对我校164位男生、86位女生(调查范围涉及2006、2007、2008、2009四个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主要是由于网络游戏本身的吸引、家长的过度关爱造成“动机真空”、大学生自身乐于接受挑战的个性、逃避现实去虚拟中享受成就感及希望增进友情等引起的。
针对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越来越突出的现象,结合调查结果与分析,尤其是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转移学生兴趣;2.加强学校的管理;3.学校多开设实践和动手类的课程;4.增加朋友的关心和关注;5.开展参与性强的课余活动;6.营造积极健康的氛围;7.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救助;8.启动和完善防沉迷系统;9.采取医学手段解决网络成瘾问题。
“物壮则老”,事物达到壮盛就会衰老,相信网络游戏软硬件技术的革新最终会终结网络游戏成瘾现象,所以我们要持乐观的态度。但目前还是要积极预防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并对已经成瘾的学生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只有在“合力”作用下才能取得显著成效,这需要学校、社会、周围同学、老师、辅导员及沉迷者自身的共同努力。
用“四大法宝”构筑网络平台
高娜娜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学生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辅导员可以根据需要及自身特长构筑树立自身形象和与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我与学生交流有四大法宝——QQ,飞信,博客及校内网。
通过组建班级QQ群、学生干部群、学生党员群,可以让班级所有同学在群里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互动交流,可以利用QQ共享平台将一些会议通知、活动方案及有关学习材料等上传到共享上供学生下载。我还可以从学生的QQ空间及个性签名中了解学生近况,以便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通过飞信交流,我能够及时向每一位同学传达重要通知、日常生活小提醒等信息。同时我还通过博客加大了与学生的“隐性互动”,学生通过我的博客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我工作中的难处,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我的工作。校内网上,我把我的每一名学生都加为好友,看他们在校内网的动态已经成为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当然网上阵地不止这四个,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是我们辅导员工作的终极目标,高校辅导员也可尝试利用其他网络平台,在网络时代采用多元化方法做好学生工作。
“传统”与“网络化”班级管理相结合
杨立成
网络对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传播信息、享受生活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网络的充分了解和应用,利用网络的迅捷性向班级传递各类信息,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促成班级特有的班风,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建设,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创建宽松的师生交流环境,利用网络的共享性提高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但同时,网络的负面效应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辅导员应认真分析网络时代的班级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正确引导以减少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冲击;要深入学生内部,采取网络和现实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寻找传统思政模式和网络时代新模式的契合点,采取传统的班级管理和网络化班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高效优质地开展班级管理建设工作,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推动班级管理的快速发展。
充分利用好信息发布平台
肖坤
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工作,就要充分利用好学校BBS论坛及相关信息发布平台,做好主题教育、宿舍管理、信息报送及毕业生就业等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管理以及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在研究生主题教育方面,如果可以出一份关于研究生活动通讯的电子刊物,每期收录一段时间的班级、专业的特色活动,然后发到各个班级、专业和院系的固定邮箱,这样可以促进全校研究生之间的联系。在院系考核体系中,还有导师作用这一项,我想这里的导师作用更侧重导师们在研究生德育方面所做的工作。石工学院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建立了常规化的五项制度,规定导师每个月至少要与所带研究生进行一次思想交流;每学年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写入学年总结鉴定表中;导师在研究生请假、评奖评优方面给出意见等。在此基础上若每年再做一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师生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
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
闫亮亮
高校网络舆情主要形成于校园新闻网、学生网站、BBS和博客等载体,一般以发生在学生身上和周围的事件或问题为客体,与舆论主体的学生根本利益一致,但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和具体利益关系的不同,会对同一事件在较为集中的范围内产生带有群体性的意见、情绪和行为,形成“舆论场”。
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可以通过提高校园网络信息分析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舆情汇集分析机制以增强预见性;建立健全反馈机制以增强实效性,大力建设主流阵地,重塑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新观念等对策。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积极建立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主流媒体。主题教育网站的建设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网上全面、优质、高效地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让校园网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要牢固树立紧迫感,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
构筑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谌丛
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管理教育应构筑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多方位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寓教于乐的教育管理,培养网上“正确的声音”,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生教育管理者首先应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大学生从网上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积极重视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收集、选择、处理能力和利用能力。大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基本原则和方法,在网络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有效地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具有顺应时代的广博知识,结合变动的形势和丰富的实践,正确分析、解决千变万化的现实问题。最后,要努力构建网络内和网络外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有效借鉴非网络环境下和学生沟通的有效又有深切情感体验的工作经验。
主动“占领”网上阵地
胡建茹
网络的普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迎接挑战,主动“占领”网上阵地。而其中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占领”阵地,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要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网,可以建立“红色网站”,充分利用多媒体、flash等生动、直观、动感的方式开展教育;也可通过知识竞答、在线咨询等形式开展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还能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关注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的话题,诸如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使网络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同时,健全网络管理体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管理队伍,对网上舆论和信息进行积极监控、整理和分析,发现不良信息及时清理。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增加网络伦理课程,在思想道德课程中增加“文明上网”的章节,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自律、自重意识,自觉承担起维护网络秩序的责任。
此外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先进性。
六大策略应对BBS网络舆情
王磊
近年来,高校BBS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时监测高校BBS网络舆情、正确引导BBS网络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将有效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分析高校BBS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我觉得有以下几项策略可以应对高校BBS网络舆情:
1.构建“红色论坛”,抢占BBS论坛的制高点,把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2.建设“网络红客”,培养BBS论坛的主力军,实现网络舆情的监测引导;3.建立“管理体系”,提高BBS论坛的约束力,完善网络舆情的保障机制;4.加强技术管理,净化BBS舆论环境,强化网络舆情的技术保障;5.注重信息管理,稳定BBS用户情绪,建立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6.加强教育管理,促进BBS网络文明,重视网上、网下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