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劳动者致敬为奉献者喝彩

——讲述我校东食堂建设工人的平凡故事

    期次:第870期    阅读:770   










  
编者按:劳动创造了时代,劳动改变着世界,劳动是壮美而崇高的。
  普通劳动者是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石大,同样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他们是以满腔热忱浇灌桃李的老师,他们是各个岗位上服务师生的员工,当然,也有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校园建设者。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起早贪黑,以执着和毅力诠释着生活的真谛。我们的校园因他们而更加美丽,我们的石大也因他们而更富活力。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他们是平凡的劳动者,因劳动而充实,因奉献而快乐,我们,也因他们而温暖和幸福。
  “五一”劳动节将至,让我们把鲜花、掌声献给所有的劳动者,向劳动者致敬!
文/学生记者 李文达 陈晓龙 效世杰 陈海宏 摄影/张姣
自力更生的青年们
【“我要自力更生,当前就是多挣些钱,让父母过得更好!”】
吴山泽,21岁,来自山东菏泽。初中毕业就跟随同村人在外打工,至今已经5年。“最初离家时非常想家,现在慢慢大了,想家的感觉当然还有,但没那么强烈了,毕竟自己有一份责任在肩上。”
  打工期间,吴山泽曾去过烟台、成都等地,但从没在那里的旅游景区转一转。他曾经干过电工、搬运工,起初每月工资只有三五百元钱,但当提起曾参加山东全运会训练馆建设的事,他难掩自豪之情。
  “好好学习能更多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我很后悔当初辍学,也很羡慕你们这些大学生。我要自力更生,当前就是多挣些钱,让父母过得更好。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越来越好了,而且公司包吃包住,还给我们上了保险,除了工资,每个月还有一二百元的补助。”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你们下半年就可以在新食堂里吃饭了!能够为食堂建设出把力,我很开心!”】
孟令光,22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学刚毕业他就辍学,17岁就出外打工,只身一人去了大连,一干就是两年,刚开始的工资也只有300元。
  他没有享受过与同龄人一样的快乐时光,他曾抱怨过,失落过,但最终选择了接受现实。之后的三年他漂泊不定,换过很多工作,现在他在工地上做钢筋工,生活基本稳定下来。他还很高兴地告诉我们:“我已经订婚啦!”临别时,他跟我们说:“你们下半年就可以在新食堂里吃饭了,能够为食堂建设出把力,我很开心!我真的很羡慕你们,你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赚钱真的很不容易!你们千万不要辜负家人对你们的期望!”
满怀希冀的父辈们
【“儿子现在读小学,我希望能够给他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
王刚,安徽潮州人,18岁就离家出外打工,来北京工作已经22年了,每年只有春节才回家,22年来总共回家20多次。2008年奥运场馆修建期间,他曾参与了曲棍球场的建设。
  “我现在每月的收入是3000元钱,儿子现在在读小学,而我却不能在身边教导他,感觉有些愧对儿子。我希望能给他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条件。”王刚憨厚的话语中透出对儿子的歉疚。
  我们心中在感慨:和他的儿子相比,我们很幸运,年幼时有父母在身边陪伴,从未感到孤单,我们是何等幸福!
【“我的梦想就是将来让孙子上个好大学,过上好生活。”】
一位老大伯:54岁,吉林长春人,来北京已经有五六年了。“出来转转确实长了不少见识。我很高兴能够参加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为北京奥运出一份力。我的梦想就是将来让孙子上个好大学,过上好生活。”——年迈的爷爷心中寄托着对孙儿们的希冀,这种希冀成为他们最大的动力和梦想。
【“我身子骨还硬,出来干活最起码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一位老大妈:50多岁,和老伴一起出来干活,虽然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但家里的生活还是有些困难。她来北京4年了,曾参加过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我身子骨还硬,待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出来干活最起码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不管多大年纪,首先想到的总是儿女。
  据建设我校东食堂的北京城建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吉秋明介绍,目前参与东食堂建设的所有工人都有劳动保障,工人就餐可在我校一餐和二餐,并有相应的生活补助,还可在晚上看到电视节目。为保障工程进度,工人节假日一般不休息,以自己的方式为石大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离开工地,听了两代人的经历和梦想,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感叹。我们的长辈们,无论他们是什么职业,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心中最挂念的人不是自己,而是年轻一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平凡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生活中也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是这些农民工都坚强面对。北京等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朴实农民工“一砖一瓦”最基础的支持,石大新食堂的建设也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我们要感谢他们,要学习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也应该感谢父母,因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却不求回报。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