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建模”狂
期次:第874期
阅读:911
□祁彬彬(资信学院研07级)
我一共参加过6次数学建模比赛,可以说数学建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2005年我还在读本科时,第一次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数学不好,计算机更是一窍不通,最基本的C语言和VB都不会,Excel和Word也不怎么会用。比赛的那三天,我真是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我们团队成员都很努力,但做得仍是一塌糊涂。结果在我意料之中,只得到了成功参赛奖。
我不服输,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计算机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一般的程序也能写了,同时我创立了数学建模协会,认识了更多兴趣相投的同学。2006年我再次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比赛时,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最后得了北京市二等奖。其实还是实力不济,模型建得太简单。
2007年2月份,我决定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这也是我们学校首次参加美赛。由于美赛对英语的要求较高,我找了英语比较好的李云月和邱方达同学组队。我们住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奋战了四天四夜,比赛结束时都快过年了,很难买到回家的车票了。最后我们得到了honorable mention,也就是二等奖。
由于在建模中受益匪浅,2007年10月份,我又参加了第四届研究生建模比赛,这也是石大学生首次参加这项比赛。研究生的比赛比本科生的难多了,超出了我的想象。那个问题一共有5问,我们只成功完成了第一问,我们的计算能力不是问题,配合得也不错,主要是我们想不出用什么办法来建立模型,所有文献里面都没有可以直接用的办法。幸运的是我们获得了国家三等奖。
为了圆一等奖的梦,2008年9月,我参加了第五届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由于比赛题目所要求的专业背景很强,把题目弄明白就要花很长时间,我们几乎没怎么睡觉,也很少吃饭,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最终我们实现了愿望,获得了国家一等奖。
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做到最好。2009年9月,我又参加了第六届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有了以前的经验,这次做得比较轻松,但最后一个晚上还是没有睡觉。虽然最后得到的是国家二等奖,但我觉得比去年做得好些,没有拿到一等奖是因为对题目的理解有点偏差。
我参加过两次数学建模比赛颁奖大会,去年在西安的第二炮兵学院,今年在武汉大学。这项比赛被列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之一,我觉得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非常有意义。虽然不是每个参加比赛的人都能获奖,但是每个人一定能够从中得到许多。
通过参加建模竞赛以及与别人的交流,我发现参加数学建模的同学大都自信、乐观,个人能力比较强,这都是数学建模所需要的。虽然建模比赛只有短短的几天几夜,但是他所锻炼的能力却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只有亲身经历,才会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