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看,齐步走!

——中国石油大学2010级新生军训侧记

    期次:第880期    阅读:974   










 
 编者按:
  群山下,军营中。早晨5点多起床、洗漱、叠“豆腐块”,6点集合,白天在烈日炙烤下的训练场上跑步、站军姿、踢正步、练队形、“吼”军歌,晚上9点半熄灯睡觉——这就是中国石油大学2010级近2000名本科新生在某部队军事基地的军训生活轨迹。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信仰;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精神。在铿锵有力的嘹亮军歌声中,“90后”的“天之骄子”,用坚强、毅力和勇敢,诠释他们这一代人铁一般的意志;而与他们朝夕相伴的“80后”的辅导员和教官们,也在用关怀、爱护和温情,释放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慈爱。军训于他们来说,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笔浓墨重彩,是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赋予了他们精神和信仰,给予了他们前进的力量。
  新生:“我们像一块玉石,被军营慢慢地打磨成器。”
  
刘越,工商管理学院会计10-2班
踏入军营的第一天,教官就告诉我们身上穿的军装的含义,它代表“铁的纪律”。以往散漫的生活习惯让我们在这里吃尽了苦头。曾记得,集合动作过慢,被罚从三楼到操场跑两圈;曾记得,踏步动作不齐,被罚45分钟蹲姿;曾记得,被子叠得不规范,被罚抱着被子在操场跑10圈……尽管被罚多次,尽管每次我们都叫苦不迭,但我们仍然爱着每天陪我们一起“晒太阳”的教官,仍然感激他们的严格要求。因为,是他们告诉了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需要我们克服,需要我们付出“代价”。
  我们就像一块玉石,在被教官们慢慢打磨,磨掉了棱角,也磨掉了陋习。
  孙垚淼,倒功队成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10-2班
倒功队的训练强度很大,一开始我有些吃不消,但渐渐地,我越来越习惯了这种生活,我感到每天生活得非常充实。练习的时候摔得真的很痛,现在胳膊和膝盖都有些肿胀,这让我不由得对部队那些真正的倒功战士感到无比崇敬。虽然苦,虽然累,但我从未想过放弃,既然选择了,就要持之以恒,既然认准了,就要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军训是对我意志的最大考验。
  刘潇,倒功队成员,14岁,石油工程专业10-2班
刘潇是2010级新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初见这个14岁的孩子时,他脸上露出了害羞的表情。看到记者给他拍照,他不好意思地将挽起的裤腿放了下去,又快速整理了一下衣领,带着憨憨的笑容连连说:“练倒功天天往地上趴,身上都是土,太脏了,让你们见笑了。”
  原本,这个身材瘦小、稚气未脱的“90后”是与训练强度很大的倒功队无缘的,但他“执拗”地申请加入,教官本想为难他,就对站在水泥地上的他说:“你摔一下试试看吧!”话音刚落,就听“啪”的一声,他就直挺挺地向前摔在了水泥地上,最终教官被他的自信、坚强和勇气所打动。后来他才知道,在初始选拔倒功队员时,学员们都是在铺在草地上的软垫子上表演“摔”功的。
  “最近练倒功,现在手腕和脚腕这里还痛着呢!”他向我们“抱怨”道,但脸上却挂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李自强,15岁,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10-1班
虽然我与周围同学有年龄差距,但是打小我就能够和同学、老师打成一片,融洽相处。我认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在专业知识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能齐头并进,这不仅需要灵活的大脑,也需要顽强的毅力。我每次训练完回到宿舍里,身体上的劳累需要缓和一段时间,但精神上的疲劳很快就能在和同学的聊天中缓解。睡觉之前大家都会“卧聊”,怀着对美好大学生活的憧憬,我们相聚在一起,在相互理解和相互扶持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军训充满艰辛,但很充实,我们也体会到了成就感,这些艰辛和成就终究会转化为我们成长中的幸福。
辅导员:“每天照顾着亲爱的‘孩子们’,我现在已经有种做父亲的感觉了!”
  十几位新生辅导员大多是今年刚刚完成本科学业的,军训期间,他们和同学们一样,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集体宿舍,每天早上5:50准时在训练基地跑操,除了要督促学生做好军事训练,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晚上等学生熄灯之后,还要开会集体汇报一天的工作情况,23:00才能拖着疲惫的身躯上床睡觉。
  邸飞,生于1988年,石工学院辅导员,负责管理6个班级近200名新生
很多“老”辅导员都跟我说过一句话:“人的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军训,让我感觉自己成熟了很多。虽然现在还没有为人父,但我已经有种做父亲的感觉了。他们受罚,我会难过;他们流汗,我会心疼;他们生病,我会揪心,我是掏心窝子地为他们担心。最近,我的父母时常打电话问我怎么样。在父母面前,我永远是个孩子,可现在在这群“90后”孩子面前,我知道我必须承担起“父母”的角色,意识到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军训让我懂得: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能让我们的胸怀更加坦荡,内心更加宽容。
  郭涛,生于1987年,理学院辅导员,负责管理数学、材料等专业新生
军训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我本来皮肤就黑,陪学生一起军训了十几天,同学们都说我晒得更黑了,也更有男子汉气魄了。在和学生的相处中我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我觉得我带的“90后”新生不是温室的花朵,而是在风雨中愈加挺拔的翠柏。有些同学初期经历了高强度训练后,心理上有些懈怠,但经过心理辅导,他们都毫无怨言地坚持了下来。军训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他们对我的支持是我工作的动力,促使我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所以,是军训给我上了当辅导员的第一课。
  王翥,生于1988年,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负责管理8个班240多名新生
这十几天来,我觉得带孩子们就跟带兵一样,行动胜于言行,辅导员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他们站军姿的时候我陪他们一起站,脸上的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淌,看到我这样,他们表面默不作声,但都更加认真地训练。军训让我做辅导员的责任感越来越强。学生们经常跟我开玩笑说:“导员,作为您的‘孩子’,父亲节我们是不是要给您送点礼物啊?”有了学生就和有了孩子一样,我和他们一起成长。
教官:“以后遇到困难时,想想军营的这些苦,想想军营的这些累,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此次军训一共有27个连队,教官大多为“80后”,他们与学生一起在烈日下暴晒,悉心指导学生每一个动作,全心全意为学生上好大学的“第一堂课”。夜深了,同学们都已睡下,但他们还得挨个宿舍查岗,确保每个学生安全就寝了,他们才能安然入睡。
  侯旭东,1营3连教官,“80后”,入伍6年
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我一遍又一遍地纠正他们每个细小动作的错误。他们都很调皮,但很能吃苦,这促使我比他们更能吃苦。踢正步时脚需抬离地面50厘米,对身材瘦小的同学来说,要完成这个高度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他们最后都咬牙做到了。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感动了他们,他们也感动了我。我经常对自己这么说,也想对这些孩子们说:以后遇到困难时,想想军营的这些苦,想想军营的这些累,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张涵,1营7连教官,“80后”
  十几天来,我带领他们训练,感到他们的素质都很高,他们时刻牢记“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朝气蓬勃,团结互助,也为我带好这个连队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和勇气,“90后”的孩子们给予我心灵的慰藉。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官的身份使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军事技能,不断提升自我。
  军训中同学们会学到很多军事知识和技能,我希望同学们以军训为起点,培养自己吃苦耐劳、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并用这些习惯影响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我也会永远记住这段难忘的军训时光的。
  文/本报记者 海凤 学生记者 李亚涛 图/本报记者 王俊义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