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生成才注入“软实力”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纪略
期次:第885期
阅读:891
□刘凌 张增建 代莉莎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这既是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也是教育事业本身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来,中国石油大学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原机电工程学院)始终秉承深化与扩展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学生工作中不断探索实践,锐意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牢固树立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科技素质教育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得大学生的科技素质教育重要而紧迫。高等院校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启动与实践,必须针对目前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构建以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为目标,以加强科技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提高实际科技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培养优秀的科技道德品质为重点的大学生科技素质教育体系。
石大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良好平台,机械学院每年科技创新立项数量在学校名列前茅。为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果,机械学院成立了由专职辅导员具体负责的科技创新协会,以及由各系主任担任组长的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审核小组,在项目执行期内予以学生技术与资金支持。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部分题目由学生自主立项,指导老师帮助其合理规划及改正,实现了师生在课堂外“科技互动”的初衷。
机器人设计制作是机械学院科技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2005年,机械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成立了机器人爱好者协会。该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学校最富活力和影响力的科技实践类社团之一,团结、组织和影响了一大批热爱机器人设计制作的学生,活跃了校园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在全国性的科技创新设计竞赛及各种机器人比赛中多次获得优良成绩。
在学院支持下,机械专业去年还发起组织了“敦华杯”机械结构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悟实践性学习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学院成立的学科竞赛动员小组积极鼓励在某一学科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取得了喜人成绩。
不久前,机械学院联合石工学院举办了2010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为博士生提供一个高起点、高水平、较大范围的学术交流平台,激发研究生的学术热情和科学思维,增进全国能源领域博士生培养的协作、渗透与交流,提高能源领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以人为本,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成长与成功,同时也涉及到教育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是否成功。大学精神文明及人文精神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也为学校的提升和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中,机械学院一方面通过开办专题讲座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一方面更加注重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性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其中,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两项内容。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都要成立专门的社会实践动员小组,鼓励学生主动联系社会实践单位,同时为重点团队予以资助,学生每年社会实践的参与率均超过90%。
在志愿者活动方面,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都会定期招募志愿者。他们走进太阳村,走进人与动物保护中心,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义务支教、义务劳动等服务,受到广泛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院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09年国庆六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志愿者工作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建立心理教育网络,推进心理素质教育
在社会急速变革的今天,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替代性。为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机械学院深入开展了多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主题教育等形式的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得到不断加强,学生在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是结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和建档工作,机械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初步建立了“危机学生”数据库,明确了学院心理教育的工作重心。
三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支持下,建立起了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院团委专门负责人、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网络四级防预体系和教育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问题,及时杜绝危机,及时教育治疗。
以文体活动为载体,推进文体素质教育
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我们一直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重“才”而轻“人”。针对这些误区,在实践中,机械学院坚持把文体素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院党委领导下,学院成立了科技创新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辩论协会、知行学社、机器人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总注册人数占全院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借助这些平台,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宿舍文化节、文艺联欢会,大大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文体技能以及团队协作、组织策划能力。
应该说,大学素质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促进高学历和高素质的统一,培养既有知识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质量人才的基础。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探索更富内涵、更具创新、更有成效的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真正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大学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