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农村危房改造惠泽万千农民。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

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 。

我国已成为世界三大风电市场之一。

2010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七连增”。
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走过5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国GDP居世界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外汇储备和财政收入分别位居世界前列,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经济的分量在加重,中国经济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9年,中国全年GDP增长达到8.7%,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战斗中率先实现了总体回升向好。中国动力不仅驱动着中国经济,更传递到世界经济中,中国经济当之无愧地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
数字说话
8.5%——2009年我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5%,比2005年上升3.6个百分点。
22072亿美元——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2072亿美元,是2005年的1.5倍。
43.4%——2009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43.4%,比2005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
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这个主题。
这五年,中央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社会保障的支出从2006年的2010.02亿元提高到2010年预算安排3185.08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2006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10年预算安排1389.18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超过1.6万亿元。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中国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也给百姓带来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就业状况全面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书写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数字说话
171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1760元增长到2009年的17175元。
12亿人——到2010年6月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12亿人口。
580万套——2010年底,全国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
高铁里程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领先世界,高原铁路世界一流,重载铁路屡创世界奇迹……“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数字说话
9万公里——“十一五”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万公里以上。
7055公里——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055公里。
3.27万公里——截至2009年,我国西部铁路营业里程已达3.27万公里。
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回应大众关切,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十一五”期间,促进教育公平成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迈出重大步伐:重视特殊教育,推进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完善各项助学贷款政策,保障学生不因家贫辍学,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得以体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升,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
数字说话
99.7%——到2009年底,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的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的99.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7%。
8200万人——全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8200万人。
24%——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3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
能源工程促经济惠民生
“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工建设了一大批能源重大工程项目,一大批能源科技项目取得创新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为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供了坚实保障。
5年间,一批高等级、长距离、大容量的电网工程相继建成,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同时四大进口油气通道框架基本形成。
能源工程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也惠及百姓生活。农村电网改造和电力建设,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西气东输”工程让“短气”的东部居民用上了来自西部的清洁天然气。
数字说话
660亿立方米——截至2010年9月,“西气东输”累计向东部地区输送天然气660亿立方米。
2268万千瓦——2009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68万千瓦,成为世界三大风电市场之一。
32亿吨——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32亿吨,占世界煤碳总产量的45%。
新农村 喜盈门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框架体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我国农业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呈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数字说话
7161.4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1万亿斤——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0928亿斤,实现粮产“七连增”。
5153元——“十一五”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跨越5000元大关,2009年达到5153元;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全年增长预期超过8%。
(本报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