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梦兰(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教授)
2006年6月底,在张来斌校长的邀请下,我从中国船级社回到母校石油大学,组建海洋油气研究中心。
在方华灿教授的率领下,我校曾在海洋工程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这一领域的工作便基本中断了。因此,用“白手起家、艰难起步”来形容海洋油气研究中心成立之初的状况再准确不过。在新综合楼一间66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我用校长特批的5万元科研启动费,给自己购置了一张办公桌、一个书柜、一台笔记本电脑,除了我以外,没有学生,没有老师,没有一套和海洋工程哪怕挂一点钩的实验装置,但中心就这样成立了。
“十一五”期间,在学校领导的扶植、关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师生们艰苦的拼搏努力下,中心从无到有迅速成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先后与中海油研究总院、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江钻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油田设计院以及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固体和结构力学的基础上开拓了土力学、控制、密封、腐蚀、安全可靠性等新的研究领域和方面。
在短短四年多的时间里,海洋油气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4个及外委子课题3个、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个以及中石化委托的1180万元合同额的水下采油树关键技术等30多个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12项,逐渐凝聚和培养了一支年轻的海洋工程科研团队,奠定了中心在国家海洋石油领域的独特地位,为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发展和中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中心结合油气重大专项和“863”项目的研究,先后建成了深水立管提升装置实验系统、深水水下设施提升试验装置、深水海底管道与立管监测的室内模拟实验系统、深水管道J型铺设模拟试验系统、自升式钻井平台插拔桩实验系统等9套实验装置,深水水下工程实验中心初具规模,海洋工程学科的建设也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发展过程中,中心还积极探索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和合作模式,多次主持和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美国、英国、挪威和巴西的20多位著名专家先后来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并促成了学校和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了“中巴深水水下工程研究中心”。2010年12月,水下技术学会(SUT)在我校成立中国分会,我被推选为首任主席。SUT China的成立,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十二五”水下系统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加强和国外在该领域的合作、促进国内水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十二五”期间,中心将继续围绕“十一五”期间4个重大专项的延续和另外4个新的重大专项项目展开更加广泛的水下技术研究,并将承担国家“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重大项目,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深水水下系统的研究迈上新台阶,在维护国家海洋疆域完整、深海资源开发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