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来斌校长学校工作报告解读
科学发展提升质量强化特色开拓创新
中国石油大学“十二五”发展展望
期次:第898期
阅读:727
“十二五”是学校实现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发展目标的关键阶段,是上台阶的五年,是大有可为的五年。面向未来,我们要牢固树立“精品+特色+开放”的办学理念,坚持“强优、拓新、入主流”的办学思路,继续实施特色化、国际化、人才强校战略,准确把握发展、质量、特色、创新的主题,力争在创新人才培养、学术水平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在实现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再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要进一步完善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要规划好、落实好、利用好“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强化石油石化传统学科建设,力争个别学科或若干学科方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建立高水平学科体系。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传统优势学科水平,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完成非常规油气、新能源学科的布局,取得发展先机。实施优势转化战略,以新增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契机,带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同时争取在能源经济、政治与战略研究,能源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拥有国内主导话语权。
坚持培养引进并重 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通过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建立一支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要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启动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通过设立“人才特区”等多种方式、途径,有针对性地从国内外名校和一流学科选聘优秀人才。大力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让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实施团队建设工程,提高科研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的水平和数量。大力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计划、师资博士后制度等措施,着力增强教师队伍的工程化、国际化背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校园环境。让想干事业的人有施展平台,让能干成事业的人有发展渠道。
坚持稳定规模,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完善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改革。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重点加强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要以全英语研究生国际班为依托,大力探索培养国际化人才。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改革试点,力争取得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以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为基地,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各类各层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以本科创新计划实验班为基础和试点,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适应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支撑石油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要着重提升质量;继续教育要着力加强特色和品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
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和科技激励机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国家重大科研计划的项目和纵向科研项目与经费数所占比例,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在重大原创性研究上有所突破。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和合作渠道。在保持常规油气科研优势的基础上,加快非常规油气、LNG、深海勘探、节能减排、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和能源经济、政治与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巩固和深化与四大石油公司的科研合作,加强与军工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各级政府的科技合作。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大力加强三级科研实验平台建设,加强与各级政府和四大石油公司联合建立各类科研基地和平台,在各级平台建设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认真落实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共建石油大学办学体制,不断完善石油大学理事会制度,积极争取四大石油公司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研平台、政策咨询、办学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面向企业需求,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新途径;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面临的重大科技难题。抓好各级各类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确保合作取得实效。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新机制,特别是落实好与唐山、克拉玛依合作协议,力争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示范。大力推进科技园建设,使其成为石油石化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及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提高保障能力
多途径拓展办学空间,改善校园环境,增加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面积;调整校园规划布局,建成学生活动中心、逸夫楼和综合楼等;启动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和学生公寓建设项目。增加各类功能的房屋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通过统筹调整各类用房使用功能,全面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盘活学院路校区,积极争取新的校园建设用地。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和硬件建设,为建设一流现代化图书馆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适应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推动“绿色大学”建设,倡导和践行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理念,建立功能更加完善、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庆祝建校60年为契机,完成校园环境改造,建设优美校园。加强校园安保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提高解决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能力。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现代大学章程,进一步调整、理顺校内管理体制,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机制,建设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管理模式。坚持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完善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术事务中的作用。完善教代会、学代会制度,依法维护师生员工权益。加大院系的管理职能,充分发挥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院系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既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又符合学术发展特点与规律的教师评估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和强化服务意识,建设“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形成层次清晰、科学规范、运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并完善职员晋升体系,初步构建职员的职业发展通道。筹划、组织好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提高国际化程度
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努力与世界石油石化领域名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学院,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以学院为主导,教授为主体,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与交流机制。进一步开展本科生、研究生的国内外交换培养。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提升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积极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加大奖励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学术组织。拓展海内外教育市场,形成更加开放的办学格局。要探索建立海外学生实习基地,加强建设孔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