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部大熔炉中淬炼青春
期次:第903期
阅读:901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华诞,栀子花儿此刻也开得繁茂。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2011届石大毕业生此刻正在紧张地打点远行的行囊,其中,有337名是选择到西部建功立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大多是80后,无所畏惧的80后,坚强果敢的80后。他们选择到西部的大熔炉中淬炼意志、磨练品质,他们选择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个人追求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融入国家、融入民族,他们选择为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选择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石油人”的无悔人生。让我们记住他们,不管在此刻,还是将来。
根深蒂固的石油情怀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大人,石油情怀在我的血脉中已经根深蒂固,我要把我找油的本事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王鹏昊,生于1983年,黑龙江人,构造地质学专业2011届博士研究生。签约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王鹏昊本科至博士一直在石大就读,本科学习基础课程,硕士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做塔里木盆地的油气构造分析、盆山演化分析等,从2006年开始就经常到塔里木油田现场工作。做项目时,导师每年都带领他们去塔里木油田跑野外,领略新疆的风土人情,他说:“时间长了,对塔里木油田有感情了,毕业之后就想学以致用,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塔里木油田开发中。”
他认为,塔里木油田现在在走上坡路,需要新的技术和平台勘探开发更复杂的油气层,他作为构造地质学的硕士和博士,有义务和能力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油田发展做出贡献。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在油田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以独立单元的形式为油田服务,破解油田勘探的难题。
他有很多同学都在塔里木油田工作,不断给他传递的信号就是:塔里木现在要大干一场,需要人才。而且在石大校园里待久了,有一种石油情怀时刻在他的血脉中流淌。他说:“学石油时间长了就想真正去做点事情,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我看过《铁人》这部电影,王进喜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石油是一个国家的血液,一个人要是贫血没力气,就要落后被欺负。’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大人,石油情怀在我的血脉中已经根深蒂固,我要把我找油的本事用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谁说女子不如男
“既然选择了西部,我就从来没有后悔过,我要坚持下去,将自己的石油梦进行到底!”
马爱钰,生于1983年,山东青岛人,石油地质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签约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马爱钰本科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之后在胜利油田工作两年。2010年10月份在校园双选会上当场签约新疆油田。谈起西部,她感慨颇多。
其实,在老家山东她完全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这样就基本放弃了她所学的专业,这一点令她难以接受。她之前没有去过西部,身边很多同学都十分不理解她的选择:一个完全可以选择安逸生活的人,一个从来没有去过西部的人,又是一个女孩子,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决心选择到西部工作?她的回答是:“年轻人就应该趁年轻多做点有挑战的事,我不希望自己回首往事的时候因碌碌无为而遗憾。去西部工作专业对口,又有自己的施展舞台,工作能够得到认可,个人价值能够实现,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当时签约时她没和父母商量,后来父母知道了,心疼地说:“养了20多年的闺女突然间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心里有点不适应,也舍不得。”但说归说,最终父母都很支持她,家人的理解让她能够带着信心去西部上岗。
当初在胜利油田工作的经历让她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她心中的想法:“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户外工作时,她的工服上面粘的全都是油,清洗时都要先用汽油泡一泡,然后再用洗涤剂洗,结果洗好的衣服也会有一股汽油的味道,“天天闻着身上工服的汽油味,治好了我晕车的老毛病!”马爱钰开心地说。在户外待的时间长了,她的皮肤晒黑了,也晒出斑了,但不管哪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她都像男职工一样,拿起工具就到“案发现场”冲锋陷阵,一点没把自己当女孩子看。
“到了西部,我会用‘小女子’的坚韧、‘男子汉’的气魄干出一番事业!”马爱钰满脸的笑容绽放出别样的美丽。
将石油梦进行到底
“我去西部就业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父亲对我说,年轻人要有斗志,要敢于去现场增长才干和接受锻炼。”
孙侃,生于1983年,辽宁大连人,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2011届硕士研究生。签约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本科毕业后,孙侃在上海的一家外企工作了一年,随后考上石大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研二进入企业工作站学习,同样是一家外企,位于CBD商业圈。孙侃工作过的公司或者出差去过的地方都在繁华、热闹的大城市,公司提供的待遇、福利也都很好,以至于在面试塔里木油田的时候,面试官一再问她:“西部环境不比大都市,工作环境差别很大,你真的决定了吗?”
其实,签约塔里木油田,孙侃认真考虑了很长时间。当时有北京的外企愿意为她提供工作机会,薪酬也很诱人,同时她也明白西部对女生的需求不多,油田环境相对外企更加艰苦。但是,三年外企的工作经验让她明白:去基层锻炼,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在外企,孙侃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企业工作站里一些优秀的工程师,都曾在油田工作过十几年,有着相当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因此管理工作做得得心应手。孙侃下定决心:到基层去工作,把基础打好。
到塔里木油田工作,孙侃希望在最初的几年能多跑现场,多锻炼自己,先把基础打好了再考虑做管理工作。“大城市可能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是我做了这个选择,就不后悔。”孙侃说。
用担当“扎根”西部
“尽管我的亲人一再说西部很苦,但我依然想去大干一番,那里有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
巨恳,生于1989年,陕西西安人,地质工程专业2011届本科生。签约单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并不宽裕的巨恳自小便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学会了勤奋和担当。当多家石油公司相继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毅然选择了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他说:“感谢命运的垂青,西部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让我施展拳脚,有更多的勘探技术难关等着我去攻克,有更多的机会等着我去把握……”
巨恳学的是地质工程专业,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下到基层才能有更多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除了西部地区本身的优势外,巨恳也提到,有机会去西部锻炼自己,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好,他本科四年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如果去西部就业,国家可以代偿,这与他息息相关;另外,学校设有西部就业奖学金,这对去西部就业的毕业生也是一种鼓励。
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巨恳踌躇满志。他说,到了工作岗位上,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扎根”,融入当地的环境。
“想要做大事,就要下大决心,我自知这个决定会影响我一辈子,我会耐住性子,把这件事做好!”巨恳说。
“学校一直在引导我们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至少学石油和爱石油现在做到了,献身石油就有待于以后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检验了!”
包龙航在2010年9月份就和西北油田分公司签约了。当他听完宣讲去面试时,面试官的诚恳态度深深打动了他,他说:
“我最看重的是那里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而且我的专业属于石油行业上游,西部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勘探。”
他一直记得大一时课堂上一位教授教导他们的话:“如果你想获得发展,就要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之后他就时刻将这句话铭记在心。
包龙航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境优越,谈到选择到西部就业,他笑言:“西部对我来说是一片极具吸引力的土地,我很向往,想到那里闯荡闯荡。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我从预备党员转正的会议上,我向党组织汇报了我最真实的想法: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到西部建功立业。”
而且令他欣慰的是,他的父母都很支持他的想法,“好男儿志在四方,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出去走走,如果今后在西北油田干得好,我会在那里干一辈子的!”包龙航斩钉截铁地说。 文/海凤 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