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一步,从适应开始

    期次:第906、907期    阅读:563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在大学,我们第一次跟随那么多学识渊博的学者畅游知识的殿堂,第一次拥有那么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第一次独立地思考人生和选择未来。同时,大学也是很多人最后一次完整系统地接受课堂教育,最后一次为步入社会做着各种准备。
  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学新生要适应大学的新环境,把握成才的主动权,争取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就应该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
  从中学到大学:适应社会角色转变在中学时,不少同学是在校内和班级内担任一定职务,有一定知名度的学习尖子;而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里,大多数同学就只是一名普通学生。大学新生必须适应这种由出类拔萃到默默无闻,由高材生到一般学生的转变,克服失落感和自卑感,对成才要充满信心。从社会角度看,大、中学生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一般说来,中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仍不够成熟,职业方向仍不确定,他们是“潜人才”;而大学生作为“准人才”,职业方向基本确定,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也比中学生高得多。因此,要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就要处处用大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高素质的受社会欢迎的大学生。
  从考试到深造:适应奋斗目标转变经历了紧张高考,一些大学新生进入高校后,顿时失去奋斗的目标,感到很迷茫,学习和成才也缺乏动力和激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失去了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其实,大学只是人生成才的一个新起点,进入高校后,大学新生要端正心态,从高考成功的自豪和陶醉中清醒过来,以崭新的姿态和振奋的精神,站到新的起跑线上。在入学之初,就要从零开始,以务实的态度制定出个人在学业、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动手能力等方面长期的奋斗目标和短期的、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及策略,做好人生职业生涯设计,以激励和鞭策自己为创造大学阶段的人生辉煌而不懈努力。
  从感性到理性:适应思维方式转变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生活节奏快,活动空间大,学习任务繁重,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多。面对这些变化,大学新生的思维方式要由“非成人化”向“成人化”转变,由感性向理性转变。在思考处理问题尤其是个人重大问题时,要有远见卓识而不要目光短浅,要三思而后行,不要随心所欲;要克服依赖心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要理性、理智,不要盲目和感情用事;要加强道德和法制观念,做事要有责任心,要考虑到行为的后果,不要鲁莽草率。
  从监督到自觉:适应学习方式转变对以学习为“职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学习是硬道理,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相对中学而言,大学的学习氛围较为宽松,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多,学习的自主性强,学习环境由“硬”变“软”,这对自制力和自律性强的学生是十分有利的,而对自制力差的学生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为了掌握大学的学习之道,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自主和能动意识,变中学时代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成就感和求胜欲。
  其次,要实现由应付升学考试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转变。在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要重视实践,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注意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上下工夫。
  第三,要注意学习时间的科学运筹,实现由拼时间向讲求效率转变。学习主要讲究用脑的艺术,遵循学习的规律,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
  第四,要重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要有计划性,要雷厉风行,不要拖拉;要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好,生活要有规律,克服随意性;要注意掌握学习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要专心致志,还要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的关系,尽量少去或者不去网吧,避免上网成瘾,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
  从依赖到独立:适应生活方式转变在中学期间,有些生活琐事由父母、亲朋帮助料理。进入大学以后,衣食住行都要由自己安排。自主、自立、自律是大学生活的特征。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大学新生应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从点滴事入手,严格要求自己,控制生活的节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分寸,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敢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说“不”。
  从旧友到新朋:适应交往方式转变中学生一般在家乡附近就读,同学相处多年,乡音乡情使他们结下深厚的友谊。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磨合需要一定时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促进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为此,一要主动交往,做到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在渴望别人接受自己的同时,善于悦纳他人。二要与同学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关心,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要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学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要斤斤计较,要多做自我批评。三要坚持与人为善的原则,交往既要培养竞争意识,又要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善于理解和宽容别人,掌握交往之道。文/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