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荣获北京市“教育先锋号”先进集体的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在北京市教育先锋表彰大会暨第六届师德论坛上接受了表彰。有着27名教职工的地质学系已经不是第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了,此前曾先后荣获北京市2008年度“先进基层党支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10年度先进集体”等称号。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每一位老师都以真心对待学生,以诚心对待同事,以热心对待工作,用扎实的学科建设、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诠释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爱。
加强思想学术交流
地质学系党支部非常注重教师的思想交流,积极组织全系教师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开展“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全系党员教师树立教书育人、努力工作、甘于奉献的精神。自地球科学学院2008年开展“教师1+1助学工程”活动以来,地质学系教师先后有78人次参与此项活动,悉心呵护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地质学系还成立了“教师联谊俱乐部”,定期举行思想、教学及科研交流活动,增强了教师们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地质学系教师队伍成为了一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团结一心、作风过硬的集体。
扎扎实实教书育人
地质学系承担着45门次本科生课程、41门次研究生课程及学生野外地质实习总计4825学时的教学任务,也承担着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地质学系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还实行严格的青年教师上岗教学程序:第一年做助教,听一年课;第二年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讲部分课程;第三年需要经过申请、试讲、通过专家考评才能独立讲授全部课程,试讲时由全系老师匿名打分。
为了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地质学系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强调,如果对某门课程有意见,可以直接跟辅导员和班主任反映,之后信息会通过教学秘书反馈给系主任,系里会第一时间派老师去听这门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付出总有回报。该系的“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基础”网络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教材被评为全国精品教材;成功申报北京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年度课题1项。朱筱敏教授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和“石油地质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分别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品牌课教师,4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2个教改项目获学校2009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学研究频结硕果
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地质学系教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了包括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达4500万元。地质学系教师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3篇,出版专著5部。
拓展实践教学基地
地质学系承担着勘探类教学最基础的课程。为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地质学系教师每年都要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野外实践,近两年来共带领24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油田一线开展社会实践,还指导了89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2009年,地质学系根据常年的地质实习经验和课程变化需要,因地制宜建立了4个石油地质类勘探开发实践教学平台,北京西山与秦皇岛综合地质实习基地精选了延庆、门头沟、房山和十三陵的5条实习路线,使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整地掌握石油勘探地质类的基础知识,此外还建立了实体岩心和数字岩心教学平台、测井地震地质综合教学平台,石油地质勘探仿真教学平台也正在建设中。
如今,地质学系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新的征程。
文/海凤 张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