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术交流的大门

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隆重举行

    期次:第911期    阅读:710   




 
9月26日至27日,2011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未来石油工程师论坛在中国石油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子会聚石大,共同开启学术交流的大门。
  参加论坛的研究生(含硕士、博士)来自国内外11所石油高校,其中13人来自国外3所高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近百篇,收录优秀论文79篇,43篇论文被邀请在本次论坛上宣讲。9月26日下午和9月27日上午,论坛分两个会场举行了油气地质、机械与储运、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等四个领域的论文宣讲会,评委老师对参赛选手的论文进行了综合评价,也针对油气资源行业的发展趋势对论文进行了详细指导。
环境保护不能忽视
Pagcaliwanga来自菲律宾,是BatangasStateUniversityMainⅡ大学的学生,他热情地接受了采访,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表达他内心的兴奋。他说:“中国是个很先进的国家,我从我的国家来到这里想听听中国同学们的想法,这确实能给我启发,我非常热爱我的学科。”他的论文侧重研究如何在对环境破坏最小的情况下利用地压获得切削岩层下的油储资源。他认为,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应该仅仅着重于技术层面的研究,也要考虑到石油工业发展对环境方面的影响,技术与环境同步同行,这也是在石油工程上创新的一个亮点。他说:“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工程不能破坏环境,我们要关心地球的生态,保护我们的环境。”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生袁俊亮对深水钻井及隔水管稳定性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参加这次论坛收获很大,也让我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专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在论坛中我认真聆听了外教老师的观点,让我对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知识与文化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迫切且必要的。”他特别强调,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蔡明是东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的硕士生。她此次的学术报告是以“产能运作模型、优化设计方法”为主题,这一主题是大庆油田实际的科研项目。她表示这次论坛让她收获很大,特别是在与其他选手交流中,认识到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更有助于与国外的专家和学子交流,自己在这方面亟待提高。
  扎实的专业是基石
“主场作战”的马东军显得谦逊谨慎。这次他的参会主题是“径向水平井套管实践技术”,他所设计的新型套管操作有着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显著效益,将机械化的操控上升到模式化的管理层次。他从半年前就开始筹划论文,深度剖析了管道设计运行的改造,凭借不懈努力与创新实践,终于通过了层层筛选,成功入围。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告诉同学们: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奠基石,而创新则是通往巅峰的桥梁。
  宋占伟是石大钻井专业二年级的硕士生。本科就读于本校工商管理学院,通过努力,考上了钻井专业的研究生。对此,宋占伟提醒各位学弟学妹,在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是最重要的,任何活动都应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促进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为核心,并拓展至相关学科,展开学术交流和讨论,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专业的国内外学子提供了高起点、宽领域、高水平的学术平台。
  为期两天的论坛还在博士论文宣讲会间穿插举办了壳牌、KBR、天地能源三家公司的招聘宣讲会,搭建起企业、学生、学校之间交流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校企间的合作,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实际生产的有效结合。
  文/刘锁 张亚宁 何衍鑫 黄步云 张晴 张英杰 李健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