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次“大改”换来的“冠军”

    期次:第913期    阅读:800   

  在最近结束的2011年SPE(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亚太区论文大赛上,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2010级的本科生徐梓辰脱颖而出,荣获本科生组第一名,实现了我国本科生在SPE亚太区论文大赛中金牌“零”的突破。
□徐梓辰(石工学院)
很荣幸,我能够代表中国石油大学,代表SPE中国北方分会参加此次亚太地区SPE学生论文大赛。与各国大学生的广泛交流,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能够夺得大赛本科生组的第一名,有点儿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撰写参加比赛所需论文的过程,着实颇费周折。一开始,我把论文题目设计得太宏大,结果写完前言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了。后来在导师的引导下,我选择从一个自己有想法的点出发,力求阐述清楚应用了什么理论去解决问题,或者改进了前人的哪些理论,这样有了严谨的理论推导就为一篇合格的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具体写作过程,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更多了。事后总结,我的体会是不要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论文应当建立在有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只有这样,才有的可写,写得精彩。当然,本科生撰写论文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我在此之前只在高中阶段写过几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所以并没有多少论文写作经验。但在导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坚持下,我参照论文样本,从写作格式开始,一点一点学习。这个过程很痛苦但非常有意义。记得有一次,因为设备中一个零件设计失误,造成我的整个设计都得返工重来;还有一次,为了考证一些零部件的性能我走访了两个装备制造工厂。粗略地算,我的这篇参赛论文前前后后总共经过了12次大的修改,真是“如琢如磨,如切如磋”。
  到了最后阶段的竞赛,考察的已不仅仅是学术水平,还有演讲能力、PPT展示的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等。SPE学生论文大赛需要用英文演讲及答辩。为准备比赛,就不得不背一些生僻词汇,这虽然是件苦差事,但很有必要。做PPT要特别注意,不仅要对PPT软件熟练应用,更重要的是怎样让听众通过它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为我的设计做了一个长达五分钟的动画。为此,我自学了CATIA三维制图软件,并将每一个零件打包输入软件之中,这对于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设计很有帮助。一般情况下,用于学术汇报的PPT不宜做得很花哨,以免给人一种不正式的感觉。另外,PPT做得再好,也不能喧宾夺主,演讲者本身永远是主角。
  回顾此次参赛经历,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心态与收获。参加这次比赛,我的心态一直比较平和,只希望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同时为学校做些宣传。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份平和的心态本身,也正是我能夺得第一名的重要因素吧。当然我最珍惜的,还是在活动中结识的那些拥有理想和追求的伙伴们,我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认识了他们,他们或许将成为我一辈子的朋友。比如这次同去的盛茂师兄,他沉稳的性格、流利的英文和精湛的数学功底都令我敬佩不已。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中国石油大学这片沃土上能扎扎实实地学习成长,不断取得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