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让优秀文化薪火相传

    期次:第916、917期    阅读:61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致辞——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宣告成立带来的振奋和喜悦还留在心间,今天我们就又迎来了再度相聚的时刻!由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大力支持,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联盟各高校和各有关行业企业热情参与的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文化论坛今天隆重开幕了。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教育承担着“以文化人”的历史使命。日前闭幕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在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将担负起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大楼,还要有凝心、聚力、铸魂的大气。所谓大气,就是承载大学使命的精神内核、文化灵魂。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中国石油大学经过近60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石油石化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石油”是中国石油大学的鲜明特色。
  这一特色,体现在我们的学科建设上。学校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位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在内的高层次杰出人才,还有我们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都集中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
  这一特色,体现在我们的办学模式上。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办学特色。我们的科学研究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积极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十一五”期间承担各种级别国家项目500余项,是少数负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的高校之一;过去五年我们共获得国家科技奖15项,全部出自石油、石化重点研究领域。
  这一特色,也体现在我们“油味”浓郁的校园文化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石油文化,不仅团结带领百万石油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同时也成为石油大学育人树人的思想教育之源,滋养了石大学子“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信念与追求。我们培养出了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一批石油英模;近几年,每年的毕业生都有60%以上奔赴石油石化生产一线,石油主干专业的毕业生80%以上选择到石油石化企业就业。
  2009年和2010年,学校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石油文化论坛,“传承石油文化,培育石油英才”的理念得到石油企业、石油院校以及石油学子的广泛认同。
  而发起和承办本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文化论坛,使得我们传承优秀行业文化、弘扬大学精神的理念,得以在一个崭新平台上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实践的广度与深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文化符号。长期以来,行业特色型大学坚持面向行业办学,形成了传统综合大学所不具备的行业特色、行业声誉、行业地位,同时也凝聚了与行业文化同宗共源、血脉相连的大学文化,滋养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加入到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行业建设大军中,成为国之栋梁。
  联盟内各高校发展历史与沿革相似,办学特色与理念相通,在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内涵、价值观念等方面呈现相近的特质,同时在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方面也面临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这让我们有理由共同期待,联盟各成员高校之间、高校与各行业之间通过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深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在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方面的经验,研讨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方法、新途径,使优秀文化在广大青年学子中薪火相传,将文化的力量和影响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为文化发展创造更多新成果,提供更多理论和知识的支持。
  中国石油大学愿以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立为机遇,与各兄弟高校携手并肩,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为行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